白叟患老年痴呆的概率 100名白叟,就有5名患老年痴呆!

视点
[db:出处]
2019年02月22日 04:59

老年期抑郁症和老年性痴呆同样常见,二者难以区别,一定要细心判别,以免耽误抑郁症的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管家说: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州地区每100名65岁及以上老人中就有近5名老年痴呆病患。专家介绍,俗称的“老年性痴呆”,与老人的脑组织退化有关。

小管家请来专家,告诉大家如何与老年痴呆的家人进行交流对话、相处相距、护理治疗和生活安排。

警惕!全省老年精神疾患者超过4万例

广州地区于2005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痴呆患病率为4.81%,即是说,平均100名老人中就近5名老年痴呆病患。

事实上,由于老年人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随年龄增长,除了老年性痴呆外,抑郁症、焦虑症和失眠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

截止至2012年9月1日,全省在利用信息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并规范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283789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精神疾病患者41492例,占管理总数的14.6%。

▣ 建议:与他们开口先说“我是你的谁”

专家介绍,对于老年痴呆症至今还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临床上,常使用可以增加乙酰胆碱这种神经递质数量的药物来治疗,从而改善病人的智力、行为能力和控制情绪能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家庭治疗和护理也非常重要,并且需要掌握和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与病人相处。

交流对话

家人在与病人讲话之前要先说明自己是他(她 )的什么人,这样便于沟通;对病人说话要慢慢说,而且要说得很清楚,千万不要大声喊叫,这样可能刺激病人的情绪,导致病情恶化;不要命令病人做什么事情,对病人说话句子要简短、清晰,不要把他们弄糊涂了;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跟病人说话,如果他们一次没有听懂,可以慢慢重复两三遍,直到他们明白为止。

相处相距

亲人的行为举止表情要保持自然,不要夸张;与病人交谈时,要看着他们的眼睛,保持适当距离,因为靠得太近,他 (她)会感到害怕,离得太远,他 (她 )又听起来费劲;如果要接近他 (她),动作尽量轻,而且要从正面走近,不要从后面接近,这样很容易吓倒他 (她),导致情绪失控;微笑、亲切的目光和表情,这些都给病人以鼓励。

护理治疗

要有专人按时安排病人吃饭、服药、休息和外出活动,最好设置一个时间表。如果家人没有时间负责的话,要向请的护理人员或者保姆交代清楚。将药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并贴上标明药品名称、用法、剂量的标签。

生活安排

在衣柜和抽屉上贴上标签,上面写明里面的物品名称。衣柜和抽屉中的东西要码放整齐,便于患者需要时及时找到。在显而易见的地方,贴上提示字条,以免病人外出时忘记关掉家用电器的电源、煤气阀门和大门等。给病人带上标记家庭地址、电话和回家路线用的卡片,以备不时之需。如病人外出时发病,可以依据卡片勾起回忆,好心人也能够将病人护送回家。

▣ 提醒1:别把抑郁当痴呆而误了治疗

专家特别提醒,老年期抑郁症和老年性痴呆同样常见,二者难以区别,一定要细心判别,以免耽误抑郁症的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老年期抑郁症发病率约占老年人口的7%~10%,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可高达50%,非常折磨老人身心。

当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病人的思维和动作都会受到抑制(尤其是思维抑制),此时会出现类似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表现。调查显示仅仅有10%-4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接受了正规的药物治疗。

▣ 提醒2:揪出“假痴呆真抑郁”

专家指出,老年期抑郁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病前智能和人格完好;发病日期比较明确;“智力障碍”出现迅速,虽然回答问题缓慢简单,但经仔细检查发现他们回答问题的内容还是切题的,并有很好的注意、记忆保持及计算等能力;病人自责或罪恶和疑病妄想明显,易产生消极自杀行为;用抗抑郁药物疗效良好,无后遗人格和智能缺损;可有明显的个人或家族抑郁症史。

与之相对,老年性痴呆起病缓慢、进展也缓慢,但患者的智能损害呈全面性、进行性恶化,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变幻莫测,无法理解,犹如幼童。在症状方面,不少病人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小中风”的病史,脑CT检查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和)脑梗塞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表现。抗抑郁药物对其不起任何作用。

专家提醒,两者的鉴别在部分病人相当困难,需到专科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老人患老年痴呆的概率 病人 抑郁症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