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言+王鑫
湿为长夏主气。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湿气熏蒸,水汽上腾,湿润充满,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时节。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湿润,或涉水淋雨,居处湿润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形成的。内湿则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偏聚所构成的病理状况。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伤于外湿,湿邪困脾,健运渎职,则易构成湿浊内生;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亦易引起外湿的侵袭。
湿邪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祖国医学以为,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是人体内的湿度过重或超出人体的适应才能而引发的病症。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色
1.湿为阴邪,易损害阳气,阻挡气机: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袭人,机体阳气与之反抗,故湿邪侵人,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因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故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挡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反常,经络阻滞不畅。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湿阻中焦,则脾胃气机升降反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胃口减退;湿停下焦,肾与膀胱气化晦气,则小腹胀满,小便淋漓不畅。
2.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指湿邪致病,呈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体现。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身热不扬;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晦气,把柄不移;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污浊、晦气,大便溏泄,或下利脓血,乃至妇人带下黏稠腥秽等。如《素问·气愤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浊”即秽浊不清,指湿邪为患,易呈现分泌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泄、小便污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等。
3.湿邪黏滞:这一特性首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湿病症状多黏腻不爽,如患者体现为小便不畅、大便黏滞不爽等;二是反映在病程上,迁延时日,纠缠难愈,如风湿病、湿温病。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类
水,水性就下,且其质重浊,故湿邪有下趋之势,易于伤及人体的阴位。《素问·太阴阳明轮》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湿邪有损健康
长夏雨水不断,气候湿润,再加上细菌、病毒繁衍,由外部“邪毒”侵略人体而引起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是典型的外感兼夹湿邪所形成的。“内湿”则是因消化功用缺少,体内水分代谢紊乱导致的病理产品,一般体现为胃口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用减退,还常伴有疲倦、精力萎靡、嗜睡、身体乏力、四肢酸软沉重、大便溏、舌苔厚等症状。
湿邪致病,常纠缠难愈,病程较长,重复发生。湿热共存,更使病邪难以祛除。临床上,一些常见妇科炎症多归于湿热症,医治起来十分扎手。此外,“湿热”还易导致皮肤病变,易患皮炎、湿疹、脚气等病,缓慢炎症也易加剧。
判别身体是否有湿邪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夏日高温多雨是湿邪的易发时节,日子中许多疾病都与湿邪有关,那么怎么判别体内是否有湿邪呢?
1.痰多:体内湿重的人,湿气往往会侵袭到肺,就会呈现咳嗽、咯痰或早上痰多的状况。内湿往往会引起“痰湿”,是脾运化水湿的功用失调后所发生的一种病理产品,痰饮留胃,胃的消化活动功用反常,则体现厌恶吐逆。
2.全身乏力,头身困重:许多患者常常诉苦全身没劲,两条腿沉重无力,上下楼梯困难,如同有千斤重担,腰部也像背了个大包袱,沉重反常,头也昏昏沉沉。这些疲乏的体现就是由于湿邪重。
3.口水多:体内湿邪过重,还会侵袭五脏六腑,充满于脏腑经络。五脏化生五液过多,就会经过五液的办法来分泌。患者体现为五液过多,汗为心液,鼻涕为肺液,泪为肝液,涎为脾液,唾为肾液。
4.肥壮: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65%,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有亲近的联系,当三脏功用反常时,水液在体内的代谢就会呈现反常,轻则体重添加,重则呈现浮肿。许多人长胖,并不是脂肪添加,而是水液内停所形成的。
湿邪除了上述这些体现办法外,还有皮肤常常起湿疹、双腿常常浮肿、肠胃欠安、精力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斑点加剧,女人白带清稀量大等。
怎么祛除体内湿气
人体关于外界温度、湿度改变有天然调理才能,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日子习惯等要素,形成体内水分调控失衡,湿留体内,影响身体健康。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形成肠胃消化功用受阻,水分代谢失调。祛除体内的湿气,需从改进日子习惯下手。
1.适量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少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肯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之必然会导致湿气入脾,引发一系列病症。运动能够缓解压力,加快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水、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气血循环,添加水分代谢。
2.饮食清淡适量:肠胃体系联系到养分及水分代谢,最好的办法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简单形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发生过氧化物,加剧炎症反响。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用阻滞,不宜常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烹调时最好参加葱、姜,下降蔬菜的寒凉性质。酒助湿邪,故湿邪内胜之人应当忌酒。
3.防止久居湿地:常常在湿润、阴冷的环境中,简单导致湿气侵略体内。日常日子中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简单侵略体内,形成四肢酸痛;湿润下雨天削减外出;不要穿湿润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湿润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沛擦干身体,吹干头发;房间内的湿气假如很重,主张多开窗透气;假如外界湿气也很重,还能够翻开电扇、空调,坚持空气对流。
4.薏米煮粥,山药煲汤:祛除体内的湿气,有许多食物能够起效果。比方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成效;山药甘平,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肺虚喘咳,肾虚遗精,虚热消渴;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成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能够利尿、除湿,还能够起到美容的功效。
还能够挑选茯苓、山药、党参等,放到煲汤材猜中,或许煲成粥、煮水喝,都能够利尿、除湿。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办法都有利尿的效果,尿多的人不适宜食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