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是我国今世历史上闻名的书画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93岁高龄谢世。他得享高寿,源于书画摄生与胸襟奔放。
发起“师笔不师刀”
启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身世显赫,但幼时家道现已中落。年少失怙,少年失学,凭勤勉自学和拜求名师而成一代名家。他6岁临《九成宫醴泉铭》,11岁学《多浮屠碑》,20余岁学赵孟頫《胆巴碑》,后改学董其昌、米芾,再后杂临碑本及历代名家墨迹,而以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最久。他的书法结体精严,笔画明亮清明刚健,布势轻重有别,主宾相济,风神俊美且老少皆宜,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色。
启功在学习古人书迹的时分发起“师笔不师刀”。他以为碑文要通过刀刻,再加多年风化剥蚀,不易见其原貌,墨迹则可看出古人怎么运用翰墨,师墨迹能够得天然灵敏之气,乃至以为看碑也要透过刀锋看笔锋。
独具一格的启体书法
启功终身大部分时刻专心书法创造,首创一种书法字体,起名启体。启功书法特色明显,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端,并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启功却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间隔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契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胸襟旷达,诙谐诙谐
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的启功,也是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他对历代著作特征、作者风格了然于心,才智卓异,加上他有丰厚的文物常识和文史涵养,又熟谙典故,劣品和赝品总逃不过他的目光。难以了解的是,他对个人的著作从不垂青。有个铺子是造假著作的专卖店,标价不高,有人看了问店东:“是真的吗?”店东也挺爽快:“真的能这个价钱吗?”后来启功听说了这件事,就来到这个铺子,一件一件看得挺细心。启功谁不知道呀!有人就过来问:“启老,这是您写的吗?”启功听了,微微一笑说:“比我写得好。”在场的人全都大笑了起来。过了一瞬间,启功又改口了:“这是我写的。”过后他向身边的人解说:“人家用我的姓名写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日子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来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这虽是件小事,却体现出启功的仁者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