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悠悠
伤风后最令人烦恼的症状之一就是鼻塞。不得已只能张口呼吸,躺着睡觉时令人翻来覆去。我自从学会了一种简略便利的自我疗法——提捏揪痧后脖颈,再没有了这种困扰!
两手拇指伸直,四指并拢伸直,一上一下放在后脖梗处,用手指指腹以必定的力度由两边风池穴(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洼陷中,根本与耳垂齐平)向下提捏两条大筋,到大椎穴(垂头,颈椎最高骨下),重复10次,以部分皮肤温热、轻度痛苦为宜。然后,将中指和食指曲折如钩,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旁边面,由上到下夹揪皮肤,宣布“嗒、嗒”的响声。
夹揪时要留意随夹随拧,继而立刻松手。一般以部分夹揪20次左右,皮肤呈现紫红色印痕为度。因为夹揪效果对皮肤有较强的牵引力,部分毛细血管决裂,形成淤血,也被称为“出痧”。揪红出痧后,即可感到鼻部疏通、喽罗清新。
从经络看,后颈部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脉,是人体抵挡外邪的篱笆,伤风便是这个篱笆失掉防卫功用的成果。揪痧则是使用外力的夹、压、挤,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到安排间,形成部分淤血,影响经脉,到达看病防病的意图。
但需留意,有心脏病、血友病或有出血倾向的人,不宜揪痧。如需再次揪痧,要等前次的紫红色印痕消失才干操作。
专家点评
经过提捏揪痧后脖颈来缓解鼻塞症状,笔者以为是有用的。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坐落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洼陷中,具有祛风解表、清利喽罗之功;大椎为督脉经穴,又为诸阳之会,在脊柱区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洼陷中,具有清热解表、宣通阳气之效。足太阳膀胱经主表,颈部又是本经经脉所过之处,经过按摩办法的良性影响,使部分经络穴道充血,改进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效果,然后到达扶正祛邪防病看病的意图。
在临床上,鼻炎依据症状体现的不同,分为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四种。单纯性鼻炎患者鼻塞为两边替换性,呈黏液性鼻涕,遇有影响或精神紧张则加剧;肥厚性鼻炎患者鼻塞显着,呈黏性或脓性鼻炎、嗅觉差,伴有头痛头晕;过敏性鼻炎患者呈发作性鼻塞、鼻痒、打喷嚏、有过敏史;萎缩性鼻炎患者鼻塞较轻,鼻干鼻臭,嗅觉不创意,头痛。本疗法适合于缓慢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及感触风热、风寒、风燥的体虚患者。
中医以为,鼻为肺之外窍,是呼吸之门户,因而鼻塞多与肺饱尝邪有关,如风热、风寒、风燥侵入于肺,致肺气失宣而发作鼻塞。按摩疗法具有宣通肺气、清热祛风、通利鼻窍的效果。不过,关于缓解鼻塞症状,只按摩后脖颈是不行完善的,合作按摩合谷、迎香、上迎香、印堂、风池、大椎诸穴,更为全面。
1.用双手中指端,按揉鼻两边迎香穴(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1~2分钟。
2.用食指或中指端在上迎香(在面部、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迎鼻翼沟上端处)穴道按揉1分钟,有助于通窍利鼻。
3.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印堂穴(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心的洼陷中)1分钟,再用中指面摩热鼻两边。
4.按揉风池、大椎各1分钟,并在大椎穴用摩法操作10遍,使之有温热感为宜。
5.用掌根部背部督脉与两边膀胱经进行来回冲突到达有温热感为宜,最终再拿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10次,并点按上述各穴一遍,每穴1分钟。
祖国医学推重“防未病”,读者朋友们平常要加强本身训练,增强抗病才能,留意防备伤风。上述办法也可用于疾病防备,每日1~2遍。自我按摩时,背部穴道可请家人协助按摩。
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王民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