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人成长路漫漫,清闲是一种日子姿势,是一种寻觅自我的方法,值得去嘗试。
咱们在路上行走,在公园里漫步,会看到许多亭子。“亭”字周围要加个“人”才是“停”,漫漫路途中,歇歇脚,看看山景再动身,亭子就是让身体歇息、心灵放松的空间地点。
清代闻名戏剧家、大文人李渔,在家园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曰“且停亭”。这个姓名的因由很风趣。传说当年李渔在家园建筑亭子时,得到了许多人的资助,出钱最多的是当地财主李富有。财主资助了资金,就定要给亭子取名,叫富有亭。
李渔觉得太恶俗,就阻挠说:“且停停。”意思是说,你暂时停一下。财主说:“我给亭子取了名,你不同意,那你说该叫什么?你不是也没取出更好的姓名来吗?”李渔笑着说:“我已说出姓名了——且停亭。”
财主还想辩解,李渔说道:“且安闲这儿停一停,歇歇脚,怎样不能叫且停亭呢?这个亭子就叫且停亭了。”后来,李渔还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名乎利乎路途奔走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喧嚣且停停。
人在功利路途上奔波,到了这溪山喧嚣中,无妨停一停。这种“停一停”能让咱们充充电,让咱们歇歇脚,让咱们静静心,让咱们回头看一看动身的起点在哪儿,让咱们向前望一望终究意图又是什么。在亭子里喝一盏茶,养一瞬间神,回味一下起点与意图之间,进程自身也是含义,这一路上每一步,其实都是景色。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或许那并不是一个详细的当地,乃至不是详细的一段岁月,一盏茶、一杯酒、一段琴曲、一片山水意境,都可以走进去,领会生射中的一种沉着。
为了上路时走得更轻松,且自停一停脚步,不要丢了赶路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