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失眠的土办法 治失眠,先补“中土”

视点
家庭用药
2022年03月24日 10:33

达美君

失眠,中医称其为“不寐”“不得眠”等名。因各种病因此致脏腑功用失调,心神不安,致使不易入寐。本病症状纷歧,有通宵不寐者,有寐中易吵醒者,有兼虚劳、惊悸者,也有寐中梦纷不宁者等。

不寐之因有哪些

心脾两虚,神失所养 脾虚则运化渎职,“必营血之缺乏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景岳全书·不寐》)。要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则主以归脾汤。

阴虚火旺,上扰心神 心阴缺乏则心火亢盛,炽热上扰心神,夜不成寐,而又多起于劳倦思虑过分,“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景岳全书》)。心阴缺乏者,主以黄连阿胶汤合天王补心丹。心肾不交者,主以交泰丸(川连、桂心)。血虚肝郁者,主以酸枣仁汤合丹栀逍遥丸。

心虚胆怯、魂神不宁 胆与心一起参加精力认识方面的活动,“心气闲适,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济生方》)。若胆气虚,决断失司,致七上八下,则不寐。其因或为体质衰弱,或暴受惊骇,肝胆郁热,皆可致不寐。心胆虚怯者,主以安神定志丸。

胃气不好、气机扰攘 饮食不节、宿食积滞或胃肠积热,皆可致胃失和降,不得安卧。此类者主以保和丸合半夏秫米汤。

治失眠,“专治其胃”

本案主证失眠,乃血虚不养心,七上八下,又兼肝郁,肝胃不好,故吐逆清水、腹胀。配方用药,颇难“熨帖”,养血嫌腻,清火恐凉,温胃虑燥,平肝忧克伐伤气。妙在医者立法“专治其胃”,土旺后天健,土健肝木疏泄,气血繁殖,虚火下降,一举而三得。

两方补“中土”

案中用药九味,含六正人汤和半夏秫米汤。

六正人汤 即四正人汤(人參、白术、茯苓、甘草)加半夏、陈皮。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功用。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适于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等证。

半夏秫米汤 又叫半夏汤,首见于《黄帝内经》之《灵枢经·邪客篇》,即半夏、秫米二味合方,和胃化湿,治“胃不好则卧不安”之失眠。

九味药之特色

人 参 味甘,性温。可益气,健脾养胃。

白 术 味苦,性温。健脾燥湿,配人参加强益气、助运之力。

茯 苓 味甘,性淡。健脾渗湿,合白术后健脾去湿之效更显。

半 夏 味辛,性温,有毒。故多以生姜、明矾编造后入药。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合人参、白术可健脾燥湿化痰;合白术、茯苓可降逆和胃止呕。

陈 皮 又叫橘皮,味辛、苦,性温。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助人参、白术以理气和中,佑半夏以燥湿化痰。

酸枣仁 味甘,性平。养心安神,敛汗。适用于失眠、惊悸。

山 药 味甘,性平。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肾。适用于脾气虚、食少便溏,或肺脏气阴缺乏之久咳虚咳,或肾虚遗精尿频、妇女带下,还可用于消渴。

扁 豆 味甘,性温。健脾化湿和中。适用于脾虚有湿、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或妇女带下,亦可用于夏伤暑湿所造成的吐泻,补脾不腻,除湿不燥。

秫 米 味甘,性微寒。和胃化湿。首要用于脾胃衰弱,治“胃不好则卧不安”之失眠,常配半夏同用。

案曰:血不养心,则心悸少寐。胃有寒饮,则吐逆清水。虚火燥金,则咽痛。肝木乘中,则腹胀。此刻调剂,最难熨帖……以胃为气血之乡,土为万物之母,一举而三善备焉。请试服之,党参、冬白术、茯苓、半夏、枣仁、扁豆、陈皮、怀山药、秫米。

清·王泰林《王旭高医案虚劳门》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半夏 秫米 燥湿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