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里
很多临床调查发现,晚年人发现感染性疾病时,发热可不显着或不发热,因而易漏诊而延误医治,然后导致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增高。
晚年人发热的界说是:口腔温度继续37.2℃,肛门温度继续37.5℃(晚年人的均匀清晨口腔温度36.7℃,肛门温度37.3℃)。不管用任何温度计在任何部位(如腋下体温)丈量,只需温度比基础体温升高1.3℃即标明有发热。不过应记住的是,晚年人只需发现功用状况有急剧改变,不管有无发热,都要考虑可能有急性感染存在。
晚年人发热的特色还在于:当患心内膜炎、肺炎等时,发热要比年轻人低,甚至有适当一部分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穿孔的晚年患者,体温低于37.5℃。患严峻感染的晚年人中,还有约20%~30%不发热或发热反响缓慢,这往往是预后较差的体现。
大多数晚年人待查的发热是能够确诊和治好的。有材料显现:晚年人发热有25%~35%的病由于感染,其间结核感染的概率远高于年轻人;结缔组织病占25%~31%(如类风湿关节炎、颞动脉炎等);恶性肿瘤占12%~23%。因而,晚年人发热要赶快查明其原因,以求得及时正确的医治。
(摘自《群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