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基立
在儿科门诊,常常有家长指着宝宝腹部凸出的肚脐,惴惴不安地问医师道:“我的孩子这个当地膨出,有没有问题?需求医治吗?”
这些婴儿大多在6个月之内,经医师查看发现,其脐部有一个半球形肿物膨出于腹壁上,樱桃至半个乒乓球巨细,直径2~3厘米,表皮绵薄亮光,按上去质地柔软,有“咕噜、咕噜”的手感,这是因为内系肠管,包括充溢液体和气体的肠内容物的原因。用手轻压时,其间肠内容物还纳腹腔中,膨出物随之消失;可是移去手指头之后,又马上恢复原状。当患儿站立特别是哭闹时,因为腹腔压力增高,肿物会随之增大;当患儿安静、平卧特别是睡着后,腹压减低,肿物会随之缩小。
这种肚脐凸出于腹壁的现象,医学上称为脐疝。它是怎样构成的呢?
我们知道,肚脐系脐带掉落后留下的瘢痕安排,是人体结构上的一个薄弱环节,此处障壁功用低于其周围由多层腹肌构成的腹壁,往往难以抵御腹压;有的婴儿常常啼哭,或许常常咳嗽,也有的因大便干结难解而屏息,这些状况均可使腹压增高,导致腹腔中的肠襻由此薄弱环节凸出于腹壁而构成脐疝。至于由先天性腹壁肌肉缺点引起的脐疝,则较为罕见。
脐疝有自愈的倾向,不用忧虑。跟着小儿生长发育和年纪增加,腹壁和脐部安排增强,脐孔会天然愈合。婴儿满周岁时,脐疝大多自行消失,无需医治。仅有极少数婴儿,直到2~3周岁时没有闭合长平,需求进行手术修补。
为了促进患儿脐疝提前消失,对膨出较大较明显者,无妨选用部分加压疗法,办法如下:取一块硬纸板,剪成直径5厘米的圆形块,以纱布或软质布料包裹之,压在患儿肚脐上,不让脐疝内容物膨出;再取一条宽4~5厘米的宽紧带,按患儿的腹围制成环状裤带,经过脐部将这块圆形硬纸板紧箍在患儿肚脐上(两者之间边际能够缝几针,以避免纸板掉落)。也就是說,使用宽紧带将这块纸板压在膨出的肚脐上。过上一两个月,脐疝就会消失。实践证明,对脐疝患儿加压包扎越早,则作用越佳。
此法简洁有用,患儿无痛苦,家长无妨一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