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林
2015年4月9日,闻名汉学家钱存训先生在芝加哥逝世,享年105岁。当这则新闻出来时,有媒体提问:钱存训是谁?他除了是汉学家以外,仍是一名教授,仍是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1928级校友。
钱存训的人生阅历较为崎岖。他1910年生于江苏泰县(今泰州),早年参与北伐,曾被军阀拘捕;后受高等教育,中年赴美进修;终身致力于图书馆学、我国书史研讨,宣布学术著作150余部(篇),逝世前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但他生前的身体一向很好,这和他的勤勉和仁慈有关。
孜孜不倦
钱存训作业上的成果是光辉的,他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集学者、教师、图书馆专家的智慧于一体。他的著作共有一百多种,触及的学术范畴有图书馆学、目录学、书史、印刷史,中外文明联系、前史、列传等类。而他在学术上最巨大的成果,是完成了《纸和印刷》一书。这本书于1985年出书,奠定了他在我国文明史研讨方面的国际地位。该书以485页的篇幅和200多幅插图生动地记叙了我国造纸和印刷的前史。
人活百岁已属不易,更不用说还能著书立说了!钱存训就是这样一位天之骄子。在7年前出书的回忆录《留美杂忆》中,他自述:“目击世事改动,白云苍狗……现在不觉已将近百岁高龄,幸而……眼目没有昏花,作息大致如常;趁此面临电脑还能操作之时,爰就回忆所及,略述留美通过,兼及国内半生,借以答复亲友们的关心和提问。”
2008年,钱存训的夫人和大女儿相继仙逝,钱存训晚饭由住在邻近的儿子儿媳担任,早、中两餐仍能自己照料。有我国学者慕名到钱府访问,见钱先生年届百岁,仍在著作,不由提问,“钱先生您每天作业多长时间?”钱先生说,“大约8个小时,从早晨8点开端作业到正午,下午还要作业几个小时,晚上11点今后才会歇息,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气,一向没有改动。” 并且他每天还要自己开车到他作业过几十年的图书馆去“发挥余热”。晚年的他一方面收拾几十年来堆集下来的旧著,一方面着力研讨“印刷术对我国学术的开展终究起了多大影响”这个新的课题。在中华文明这个绚烂宝库中,他永远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
终身坚持脑力劳动、著书立说,使他的精力有了寄予,大脑得到了训练,坚持了生机和健康。
心地仁慈
有道是仁者多寿。钱存训的学生、台湾闻名学者许倬云有切身的慨叹。许是肢残人,在留学期间,曾在芝加哥大学隶属医院接受过五次骨科矫治手术。许与钱素无根由,但在他住院及手术的康复期间,钱先生一直给予着他不啻亲人的呵护。每年数十次来医院接送上课,五年未曾连续。上下有积雪的台阶,钱师默默地搀扶;在许力量缺乏时,又适时地推进一把……忆及当年,许倬云感念良多:“实际上,钱先生及师母对待一切我国学生,都视同自己的子女……钱先生的性情,正派温良是其外,仁慈爱人是其内。存乎中者,形诸于言行;所以学问渊博,治事谨慎。没有如此盛德,何能跻此大寿。”
2004年,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张志强教授在美国芝加哥访问了钱存训。当张志强一行驾车抵达他的寓所门口时,发现钱存训正站在门外等着欢迎他们。钱称1966年出世的张志强为“先生”。其实,从年纪上讲,张志强该是钱的孙辈;从学术上讲,钱更是张志强慕名的大师。张志强说:“或许,这就是大师的情怀,对晚辈体贴入微的关心与保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