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起国
《道德经》中共使用了两个“混”字,别离见于第十四章的“混而为一”和第二十五章的“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两个“混”字含义相同,都是物质的存在状况。
“混而为一”的“混”归于物质混悬散在。
“有物混成”的“混”归于物质混而成形,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
“混而为一”的混沌状况归于无自身动力的被迫致“混”,尘土混而悬浮。
“有物混成”归于有自身动力的运动。“混成”具有物质构成、组成、生成的含义。
混沌状况下的“混而为一”,归于物质混悬状况,“混成”使不同成分的“尘”结合在一同,“有物混成”,使物质成型成体,而生成世界六合。
混沌的“混”,指物质存在的方法。某种动力使形质为“一”的物质动而悬之,即“混”之。混沌状况下的橐龠不存在自身的动力,致混悬的动力只能来自于外部,外来的气体活动导致橐龠内的微细物质悬浮运动,故“混而为一”。
“混”,混沌状况下的“混而为一”强调了物质的存在状况,而不是物质的成分。不同的物质成分(尘)结合到一同,以构成新的物体,就是“有物混成”而生成世界六合。“混成”的是物质形状的改变,而不是生命的发作。
“混成”有两种含义:成者,乃物体逐步构成,具有结构含义。“混”字解说了不同星球的形体、巨细、质量不同,乃所“混”的物质的质量与数量不同所造成的。“混”的成分与份额不同,“成”的质量和功用就不同,生成的“玄牝”在世界中的效果和位置也不同,有的成为恒星,有的成为行星,有的成为发光焚烧的星,有的成为彗星,这就是不同混成和不同质量的成果。
“有物混成”、“可认为全国母”与“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三个不同概念的事物和运动具有逻辑性的相关。道的大远反运动,使橐龠内的“无物”之物质“动之徐生”,开端“有物混成”,终究生成全国。这是“可认为全国母”的效果,也包含在“道生一”效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