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悉心古人书法,别出心裁
刘墉的书法初从赵孟頫、董其昌下手,后法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又上溯魏晋,学钟繇,晚年悉心北朝碑版。尽管他悉心古人书法,但他勇于立异,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别出心裁。他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清楚,内含刚毅。刘墉书法的境地能够“静”、“淡”、“清”三字归纳,这是他超越常人之处,故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握笔姿态共同
听说刘墉握笔的姿态也是很独特的。他在客人面前写字的时分,笔正腕端,选用传统的握笔办法。可是,他自己在闺阁书房写字的时分,就不管写大字寫小字,都滚动笔管,飞快地书写。笔随手指前后左右旋翻飞动,像狮子滚绣球相同。他写得振奋的时分,乃至笔管脱手飞落到地上。惋惜,这种办法没有传下来。
勇于打破传统,别出心裁
刘墉勇于打破传统的写法,遭到了其时一些思想保守的书法家的责备,翁方纲就是其间的一个。清人包世臣《艺舟双楫》记载着这一趣事:翁方纲有一个女婿是刘墉的学生。有一次,这个学生正碰上翁方纲在练字,一笔一画都彻底按古人的要求,不改动一笔。这个学生由于遭到教师刘墉的影响,对老岳父故步自封看不惯,就说:“您和我的教师都是今世的大书法家,我从来没有听您谈论我的教师的书法。您今日给我说说吧!”翁方纲放着笔说:“你回去问你的教师,他写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这个学生真的回去问教师。刘墉笑了笑说:“你回去也问你的岳父,他写的字哪一笔是他自己的?”这互相间的问话,反映了他们对待书法艺术的不同见地,一个保守,一个立异。后来这个故事成了书法史上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