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萍
【摘要】意图 剖析归纳性护理办法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使用作用。办法 在我院承受医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讨目标,将其分入惯例组(n=50)和归纳组(n=50)中,对惯例组患者施加惯例护理干涉,对归纳组患者施加归纳护理干涉,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各护理目标(收缩压、心率、住院时刻、护理满意度)水平。成果 归纳组患者收缩压、心率、住院时刻均优于惯例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惯例组患者(P<0.05)。定论 归纳性护理办法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使用作用作用明显,能有用改进患者心率、血压状况,加速患者康复,进步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归纳性护理办法;冠心病;使用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7..02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晚年性疾病,而跟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冠心病发作率正逐年升高,对晚年患者的日子质量和身体健康形成影响。现在临床中,多经过药物进行医治,但受长时刻疾病、年纪、外界要素等影响,患者简单发作不良心情,对医治作用发作搅扰。因而,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讨选取了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纳归纳性护理办法,具体如下。
1 材料与办法
1.1 基线材料
在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承受医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为研讨目标。一切患者均无交流妨碍,严峻肾肝疾病,且自愿合作本次研讨。以抽签的办法进行分组,分为惯例组(n=50)和归纳组(n=50)。惯例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人患者24例,年纪50~75岁,平均年纪为(62.44±6.52)岁;归纳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人患者23例,年纪51~75岁,平均年纪为(62.67±6.54)岁;两组患者基线材料比较,差异均衡性较强(P>0.05),具有可比性。
1.2 办法
对惯例组患者施加惯例护理干涉,包含:入院辅导、遵医嘱用药、日子护理等。
对归纳组患者施加归纳护理干涉,具体包含:(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含冠心病病程开展、防备并发症、医治阶段、注意事项等相关常识,并经过讲座、医治成功患者亲自说法、冠心病防治宣传册等办法加强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增强患者医治决心。(2)心思干涉。护理人员自动与患者交流交流、亲近重视患者的心情改变,打开活跃的心思引导作业,协助患者做好心思建造,避免因焦虑、精神紧张而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进步患者医治依从性,合作医治。(3)用药辅导。冠心病患者一般都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长时刻的服药医治过程中简单发作逆反心思,导致用药不及时、乃至不服药等状况发作。护理人员在亲近重视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的一起,要加强对患者用药辅导,具体介绍用药状况,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进步患者的遵医依从性。(4)日子护理。辅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食物,恰当弥补钙、钾元素,饮食结构以低脂肪、易消化食物为主。一起辅导患者进行适合的运动训练,加强身体抵抗力。
1.3 调查目标
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各护理目标(收缩压、心率、住院时刻、护理满意度)水平。
1.4 统计学办法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剖析,计数材料百分数(%),例(n)表明,选用x2查验;计量材料以“x±s”表明,选用t查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含义。
2 结 果
归纳组患者收缩压、心率、住院时刻均优于惯例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惯例组患者,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冠心病是危害中晚年人身体健康、日子质量的重要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临床症状为胸部压榨窒息感、疼痛感,对患者身体形成危害,如未及时医治乃至形成心脏损害,危及生命[1]。
归纳护理是根据患者为中心思念提出的全面护理形式,经过让患者了解疾病常识,辅导、监督患者服药、心思护理干涉、合理安排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等办法进步患者的依从性,促进医治作用的进步[2]。本次研讨成果显现,归纳组患者收缩压、心率、住院时刻均低于惯例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惯例组患者(P<0.05)。这与马玉超[3]研讨成果相符,說明晰个性化、全面的归纳性护理办法能有用改进患者的日子习惯,操控心率、血压等状况,加速康复速度,改进护理联系,进步患者依从性,护理作用明显。
综上所述,归纳性护理办法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使用作用作用明显,能有用改进患者心率、血压状况,加速患者康复,进步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 楠,马 佳,朱婷婷.归纳护理干涉对冠心病患者临床作用的影响剖析[J].我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08):121-122.
[2] 王珍妮.归纳护理干涉对冠心病患者日子质量的影响状况[J].中外医疗,2017,36(21):155-157.
[3] 马玉超,王 瑞,徐 远.归纳性护理办法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使用作用[J].国际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6):204-205.
本文修改: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