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
立夏始,植物茂盛,雨水增多。古时,一些君王在夏天刚刚降临之际,要举行仪式,到京城之外的当地去迎夏,而出行的那天就是立夏。
关键词一 养心
心通夏气 宜護心阳
中医以为,心对应夏,夏天心阳最为旺盛。故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适应气候的改变,学会养心。心主神明,意思是说人的精力活动由心来主管。当夏气候温升高后,人们极易呈现烦躁不安、好发脾气等症状,有些人平常彬彬有礼,可到了夏天就性情急躁,这些都是心火过旺所造成的。因而,立夏时要做好精力摄生,平常多做些安静的工作,如绘画、书法、下棋等。
关键词二 养肺
少食苦味食物 多食辛味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食物,多食辛味食物。中医五行学说以为,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虽然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成效,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而不主张夏天多吃,避免心火过旺。因为心火能够克肺金,而辛味入肺经,所以在夏天,虽然气候热,人们也能够恰当多吃些辛味食物,如葱白、姜、蒜等,可补益肺气。
关键词三 起居
晚睡早上 睡好午觉
立夏时节,昼长夜短更显着,此刻要适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改变,睡觉方面应相对晚睡早上,以承受六合的清明之气,但仍应留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恰当午睡,以确保丰满的精力状态以及足够的膂力。但多风少雨的立夏时节比较枯燥,假如晨起感觉喉咙干、鼻子干,就阐明该给室内空气加湿了。
关键词四 饮食
饮食清淡 喝粥为佳
立夏时节,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此刻人们胃口欠好,可用各种养分保健粥来开胃。如早、晚餐喝粥,午饭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滋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滋味幽香,粥中略带有苦味,具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等效果;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具有避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效果;干扁豆渗透与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湿、健脾止泻。
关键词五 运动
适度运动 不行过剧
立夏后,人们很简单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留意不行过度出汗,运动后要恰当喝些温盐水,以弥补体液。立夏时节,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太极剑、漫步、慢跑等。
关键词六 勿贪凉
科学纳凉 少洗冷水澡
年迈体弱者阳气缺乏,不宜长期对着电风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不然简单导致头昏脑涨、四肢疲倦、精力疲倦、受凉伤风等。别的,跟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外出归来最好少洗冷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