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影萍
牙龈发炎的高老伯在服用抗生素后,牙龈胀痛有好转,却呈现发热现象,且自行服用退烧药没有作用。高老伯到某三甲医院求治,医师询问了他服药状况后,确诊是“药物热”。
药物热,望文生义是在医治疾病运用药物的过程中因药物导致的发热。通常在服药6~10天后发作,最短者为1小时,最长者可达25天。能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有多种,常见的有鲁米那、解热镇痛药、磺胺类、奎宁等:近年来,运用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时有发作,包含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灰黄霉素等。
药物热常伴药疹,也有不伴药疹的单纯性药物热。体现为恶寒(或寒战)发热,可所以弛张热、稽留热或微热;伴有周身不适、头痛、肌肉痛苦、关节痛、淋巴结胀痛和消化系症状等,继而呈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疹呈多形性对称性散布,往往伴有瘙痒或炙烤感。皮疹类型有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及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等。严峻的药疹可体现为剥脱性皮炎。皮疹严峻者,停药后热度可继续较长时刻。
患者自行运用非处方药增加了引起药物热的时机。老年人因对药物的判断力较差,有的药品阐明书字号太小,视力不及,难以看清,更简单引起药物热。主张老年人严厉依照医师的要求用药,必要时由家人帮忙给药,切不可盲目用药。
一般来说,在使用抗生素的阶段中,如病况已改进,体温下降或已趋正常之后再度上升或热度重现者,应考虑药物热的或许。一旦呈现药物热,应立即停药,并找医师阐明状况,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