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
人们都十分留意身体保暖,但很多人却忽视了足部的保暖。其实,双足是运转气血、联络脏腑、交流表里、贯穿上下经络的重要开端部位。
足部会合六条经脉
双足散布有穴道60个,占全身穴道的1/10,许多通往全身遍地的穴道大都交会于足部。十二经脉中的足三陽及足三阴经均循行过足部。其间足阳明胃经止于第二趾外侧端,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足太阳膀胱经止于小趾外侧端,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斜走足心,足少阳胆经行于足背,止于第四趾外侧端及足大趾,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循行过足背。其间肾为先天之本,滋补各脏腑;脾为后天之本,化生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滋补各脏腑;肝脏能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利于气血的运转。膀胱经卫外主表,能抵挡外邪的侵略。
由此可见,足部与全身各脏腑关系亲近。足坐落人躯体的结尾,离心脏较远,血液的供给较少,加之足的外表脂肪层又薄,保温才能较差,所以足的皮温较低。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5℃左右,而趾尖温度有时只要25℃。因此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的说法。
足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存在着亲近的神经联络。足掌受凉可反射性地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缩短,纤毛摇摆减慢,抵抗力显着削弱。所以,各种病菌、病毒就会浑水摸鱼,并很多繁衍,诱发伤风或支气管炎等疾病;一起足部受寒,机体抵抗力下降亦可引起胃痛、妇女痛经等疾病。
足部保健四法
由此可见,足部保暖尤为重要,能够采纳下列暖足保健办法。
浴足摄生浴足与一般的洗脚类似,但也不完全相同。开端时水不宜过多,浸过脚趾即可,水温在40~50℃。浸泡一瞬间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左右。一起两足不停地活动或彼此搓动,以促进水的活动。每次继续20~30分钟,以身上感到微热停止。一起亦可加用生姜、桂皮、艾叶、红花等中药祛寒活血通脉。若用冷热水替换浴足,还可收到缓解头痛、失眠、心绞痛、鼻炎、支气管炎、足扭痛等作用。
晒足强体在阳光充足时脱掉鞋袜,将两足心朝向太阳晒20~30分钟,此亦称为脚心日光浴。此法的妙处在于让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足心,促进全身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内脏器官的生机,使其功用得到充分发挥。此法对佝偻病、鼻炎、贫血、低血压等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足部按摩常常搓揉足心的涌泉穴,可强身健体。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中的一个重要穴道,也是反射医学中肾脏在脚部的反射区。祖国医学以为,肾为先天之本,常常按搓涌泉穴就能补精强肾,健体消疾。并且肾脏功用健壮后,对其他脏腑器官亦有保健作用,故应常搓足底涌泉穴。
别的,还可常常按摩双足,在触硬块且有痛苦的部位选用各种方法适时地进行按摩影响,使其结节逐渐减轻或消除,经络就会逐渐四通八达,阴阳就会相对趋于平衡,疾病危险也就会天然消除。
结合足反射区部分医治足部反射区是指人体各器官和部位在足部有着相对应的区域,能够反映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面部皮肤疾患一部分是由病原微生物所造成的,如扁平疣、毛囊炎、疖疮等,其他大多与人体内环境的失调及体系的功用紊乱有关,如痤疮、黄褐斑、湿疹等。研讨标明,利用足反射的全足按摩法,能够经过神经体液调理及部分器官、安排、细胞的主动调理,使机体内环境到达平衡,收到必定的医治作用。具体做法是每次先将全足按摩3~5遍,再有针对性地按摩,如痤疮多按摩足外侧的孵巢(睾丸)反射区,黄褐斑可按摩右侧足底的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等反射区,湿疹则按摩足背部的面部、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区。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