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斌
张天福是《我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20世纪十大茶叶专家专一健在者。他年轻时就矢志兴茶报国,创始福建和全国茶叶界多项榜首。如兴办福建榜首所茶叶校园和茶业改良场,兴办全国榜首个茶叶研讨所,发明“九一八”揉茶机等。张天福仍是我国现代茶叶科研与教育的先驱者,他提出的“俭、清、和、静”为内在的我国茶礼,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认同。
2014年9月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梅峰宾馆梅苑厅,笔者应邀参加了由社会各界为张天福白叟盛大举办105岁生日茶会,当硕大的寿桃端上来后,105岁的茶界权威张天福和花甲老伴儿张晓红,欢喜地切下一块,含笑送给前来祝愿的亲朋老友,世人再次见证了这对年岁相距近半个世纪夫妻的美好日子。
一、立茶志——为茶饱经甘与苦
张天福1910年8月18日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中学毕业后,张天福面对上什么样的大学这一人生的要害一步。作为名医世家的独生子,爸爸妈妈期望他能够承继祖业,攻读医学,成为一名医师。但他想到祖国农业落后,家园福建三大特产之一的茶叶衰落不胜,决计报考农业校园,为复兴祖国的农茶业出力。张天福于1929年在福建协和大学修完一年的根底课程,旋即于1930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2年毕业时,张天福获农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张天福回归故乡,应福建协和大校园长林景润延聘,任生物系助教。他除活跃参加树立实习农场,为筹办农学院系发明条件外,还很多搜集并研读有关茶叶材料。
1935年8月,经多方尽力,张天福获得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的支撑,在福建闻名茶区之一的福安树立茶业改良场,张天福出任福安农校校长兼任茶业改良场场长。从此,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
通过艰苦尽力,张天福带领咱们拓荒茶园两百多公顷,内山岩茶厂12个,树立岩茶2个制作所,树立机械初制、精制工场。张天福还运用科学技术研讨岩茶,将岩茶工艺从“口授心传”升华为理论,修改成书,为武夷岩茶研讨供给文献材料。
1980年,已70岁高龄的张天福深感年事已高,时刻更名贵,他写了一幅“时刻就是生命,常识就是力气”的对联挂在书房里,时刻勉励自己,抓紧时刻做更多有益于茶业作业的事。他不管妻儿的劝止,只身前往福安社口,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讨所当参谋。他把几十年来搜集珍存的几百册茶叶书本、材料和标本,悉数献给该所。一同不管年岁已大,亲身带领科研人员剖析和研讨了几千个数据,终究圆满地处理了乌龙茶质量最要害的“做青”工序难题,该效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以茶养身——期颐之年仍连登两座茶山
现在已百岁高龄的张天福,仍然精力旺盛。其养身健体之道就是喝茶,他说,茶是万病之药,自己一天也离不开它。张天福竭力推重咱们先人发明的名贵财富——我国茶文明,也高度评价茶叶从唐宋以来对开展我国茶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他说,跟着中华茶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在新加坡形成了“和、爱、谦、静”的新加坡茶艺;我国台湾省也有“和、敬、恰、真”的台湾茶艺。他以为,这些都不能完整地表现茶文明精力。他建议归纳我国茶圣——唐朝陆羽《茶经》所提的:“茶最益精行俭德之人”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所提的“致清导和”、“韵高致静”,提出以“俭、清、和、静”为内在的我国茶礼。他说:“俭就是节俭朴素,清就是清正廉明,和就是同心协力,静就是宁静致远,这种精力就是中华民族从唐宋以来所发起的崇高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张天福不光倡议我国茶礼,并且事必躬亲,活跃倡议、宣扬、安排、协办以宣扬茶文明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等等,为人们供给一个安静吉祥的空间。以幽香的茶叶、典雅的琴声、典雅的茶艺扮演,让许多的茶人、茶友以及茶叶爱好者聚在一同,品茗叙旧,沟通心得领会。
“我的摄生诀窍其实就是喝茶,茶就是我的生命。”这是张天福常对别人说的一句话。茶乃六合灵气之精华,人在草木之中为“茶”字,常常喝茶能够长命,他以为自己就是一个“活标本”。
张天福没有一天不喝茶、谈茶和研讨茶。他常言:品茶集解渴、保健、怡情于一身,这是其他饮料无法比拟的。张天福每日离不开茶,数十年如一日,现在他均匀每天至少要招待10批客人,假使陪每批客人只喝10小杯茶,那么加起来每天就要喝下100杯茶。
“品茶对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要求,绝不能另眼相看,要用公平安静的心态去品其各自不同的特征”。张天福自有一套茶经,喝绿茶、花茶,求仙巧之态,新鲜而有芳香的气味;饮红茶,喜红艳亮堂之汤色;品白茶,重嫩芽的毫香;而品乌龙茶则要细心领会浑厚茶汤中的神韵。常喝茶,让已105岁高龄的张天福,仍然神采飞扬,不光耳聪目明、思想活络、精力矍铄,并且步履稳健。2013年3月,张天福还登上茶山调查永泰联坪村红茶生产基地和当地地形及成长环境。2013年5月28日,在建瓯举办的2013海西“生态农业与经济开展暨第五届张天福茶学研讨会”期间,104岁高龄的张天福又登上了两座山头,调查矮脚乌龙的栽培状况。在上山调查茶叶栽培状况的路上,张天福双腿有力,举动简便,步履稳健,看上去就像80岁,令同行的许多人仰慕不已。
时至今日,张天福仍然坚持拂晓即起,清茶一杯,晨练“国粹”功夫或敲打全身,再听一段新闻广播或阅读报纸的杰出习惯,接着进早膳,然后迈着强健的脚步投入新一天的各项茶事活动。
三、茶为媒——百岁传奇再婚
1946年,张天福在朋友的介绍下,与老友的妹妹吴端宜喜结连理。“嫁给我吧!我会让你日子美好!”这是张天福对妻子的许诺。从1946年至1991年,长达45年的婚姻之路,夫妻俩并肩走过。其间有许多美好韶光,也有困难年月,可是,张天福和吴端宜信守了他们的许诺:不管是美好仍是疾病,终身相伴,永不离弃,直到天人永隔。
在张天福看来,简略而朴实的姻缘无需过多点缀,张天福的原配夫人逝世的十几载,虽然有保姆伺候日子起居,仍然觉得日子里仍是缺少点什么,他需求有个伴儿,切当地说是“日子伴侣”,彼此攀谈、相扶前行、相知相依的伴侣。
张天福的终身,被誉为“世纪白叟”、“茶界权威”,但盛名之下尽是孑立,他期望在品茶的时分,对面有一位懂茶的女性,让自己不觉得孑立。
张晓红是南京人,从事杂技扮演,国家一级艺人。她已故的老公凯亚是南京闻名茶文明学者。凯亚的父亲吴觉农与张天福相同同为我国当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
张天福对张晓红故去老公的著作较为欣赏,所以以文会友,以茶会友,正人相交。多年前,在一场活动中,他们一同与北京的朋友聚首,攀谈甚欢。2007年,在汕头举办的张天福茶学研讨会上,身为杂技艺人的张晓红应邀随老公到会,并献艺扮演。“你的扮演太精彩了!”张天福当着世人的面,不吝惜溢美之词。至此,张天福与张晓红有了一面之缘。
2008年初,张晓红的老公凯亚患病住院,张晓红在病榻前精心伺候了八个多月,未能拯救老公的生命。张晓红对老公凯亚的精心护理,在茶界传为佳话。
目击这一切的张天福,他的心被打动了。不久之后在张天福生日庆典之时,北京的朋友见其仍然精力矍铄、思想活络,有意促成他与张晓红女士再结良缘。张天福白叟细心考虑后,觉得这确实是一位适宜的伴侣,乐于承受。2008年底的一天,他向张晓红求婚。“晓红,我喜欢你,嫁给我,做我的新娘好吗?”在南京一个布满茶香的坊间,其时98岁的张天福,向失掉老公不久、刚走出沉痛的张晓红说出这句惊世骇俗的求婚语。
对张天福的求婚,张晓红既惊奇又欣然。想到两人40多岁的年岁距离,想到已长大的孩子,她一度婉拒。但张天福确定,张晓红注定是陪同他走完人生终究一程的至交。
张晓红说:“咱们两人岁数悬殊,我不敢让您的盛名受半点谈论,不肯听到旁人谈论纷纷,何况在南京,我有家人孩子,有自己的作业繁忙。”张天福诚实地说:“我现在到会各大茶博会,疲于奔命,其实,我是用繁忙减弱孑立,就是为了等候让自己真实动心的女性。”
“这终身,我不曾抛弃,我不抛弃对作业的寻求,也不抛弃对爱情的等待,直到生命的终究,我都要用真情来温暖你的心。”
茶叶成为张天福与张晓红扯不断的红线。终究,张晓红抛弃演艺作业,离别南京,带着三箱行李,露宿风餐赶到福州。为了这份爱,她脱离自己了解的环境,来到了福州五凤山,走进了张天福茕居十多个年初的家中,她翻开行李说:“天福,你看,我给你带来什么礼物了?”张天福接过手中细心一看,7口擦得锃亮的锅,张天福心中一暖,一把将张晓红揽在怀里,喃喃地说:“晓红,你真的是来陪我过日子的,我谢谢你!也谢谢天主让咱们结为伴侣。”
四、飘着茶香的家庭日子温馨又美好
在百岁之时,喜遇“百年好合”,确实在其传奇人生上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张晓红总是跟他恶作剧地诘问长命诀窍,而张天福也实话实说,他说长命的诀窍是:“日饮百盅茶。”在他看来茶是“万病之药”。张天福笑说:“一天到晚喝茶的人就像我这样,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喝一大杯茶,加上素日从全国各地来的茶友,不论是政府高官仍是山间茶农,我都用清茶迎客。”终年下来,张天福一天差不多要喝茶百盅,并且种类多样。此外,他仍旧坚持杰出的日子习惯,一日三餐家常便饭。一同,他也着重自己总结的摄生学:即知足常乐,失色、忘劳、忘记、忘情、忘年。
张天福不只事必躬亲倡议“俭、清、和、静”的我国茶礼,还热衷于推行茶文明、呼吁茶叶产业化。现在,张天福和张晓红每日在家中招待访客,处理天南海北茶友的电话、函件。直到晚上,张天福才有一点时刻坐下来写写东西,把与茶有关的经历和感悟用文字留下来,身边的张晓红就一字一句地协助老伴儿理顺文稿,然后输入电脑里。
人生的种种境遇在百岁白叟的眼里好像都已看淡,唯有那一叶香茗、那一缕茶韵最让他关心。百岁白叟张天福,像最宝贵的名茶,留下了精华,张晓红就像泡茶的泉流,清冽可口,开放出山茶花般的艳丽和美丽,他们共饮此茶。他们都爱惜这段“白头偕老”的姻缘。
在颐养天年之际,张天福和张晓红的家庭日子温馨又美好,张天福说:“咱们很重视精力上的沟通,沟通得好,心境就愉悦,这种感觉其实跟年轻人是相同的。”张晓红则说:“像张天福这样的人,值得一切人去爱。爱情,寻求的是心上的沟通,如果心满意了,一切都满意了。”张天福称心如意而言:“我在100岁之前,始终是繁忙的。我100岁今后,是安静的。平平淡淡的日子就是美好的,有了晓红,作业之余有了谈天闲谈的伴侣,日子不再孤寂。有人说我晚年有一个好伴侣,是我修来的福分,呵呵呵,我的姓名原本就叫天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