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鼎禹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具有健身和防病的功用,特点是动作美丽柔软,圆活连接。常常操练者在身体发育、运动才能、心血管机能、骨骼代谢等方面,都大大优于不操练太极拳的人。
太极拳品种许多,现在盛行较广,按架式大体分为三系:大架式,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如国家体委整编的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中架式,拳架巨细适中,以柔见长;小架式,拳式小,功架紧凑,步活身灵。人们能够依据体质、年纪、喜好等不同状况进行挑选操练。
太极拳的效果在于:
1.柔软的动作和肌肉有节奏地缩短与放松,对心血管体系和神经体系都是杰出的影响,能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推延变老进程。
2.太极拳是“一动无不动”的全身性运动,长时刻操练可使关节运动灵敏,增强肌肉力气,防备骨质变性和关节僵直,有利于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3.打太极拳时“意图不用力”,一切动作都以认识作引导,安祥中兼带聚精会神,使神经体系的振奋和按捺进程得到调整,有助于防治神经衰弱。
4.太极拳运动以腰为轴,腰腹联合动作多,能活泼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活动。
初学太极拳者应留意以下事项:
1.速度要均匀。初学时宜慢不宜快,先把动作学会,把方法把握好。娴熟今后,不管速度稍快或稍慢,都须自始至终坚持均匀,动作柔软,呼吸天然。打一套太极拳(简化)的正常速度应是4-6分钟,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不宜太慢。
2.架式不行或高或低。初学时架式能够高一些,但“起势”时就要断定凹凸程度,今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坚持相同高度(除下势以外)。体弱者最好选用高一点的架式操练,跟着动作的娴熟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式或低一些的架式。
3.要恰当把握运动量。太极拳动作虽不如其他运动项目剧烈,但由于它要求上下肢在必定的曲折下做慢动作,加之要求全身表里、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仍是有必定运动量的。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由于练这种拳,一方面需求两腿辨明真假,体重常常由一条腿来担负,而这条腿又是在膝关节曲折的状况下来支撑体重的;另一方面,由一个姿态转到另一个姿态,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时要求缓慢,用的时刻较长,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所以初学的人练完一套太极拳后,往往会感到两腿酸痛,这是正常的,坚持下去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每次训练时刻的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巨细,应依据各人具体状况来定。一般健康无病的白叟,运动量能够略大一些,能够打一趟或两趟“简化太极拳”;年迈体弱者能够单练一组或几组,也能够专练1-2个架式,如“揽雀尾”、“云手”等;患有不同疾病的白叟,每次运动量不行太大,要按部就班,必要时应咨询医师的定见。总归,老年人,尤其是有病患者,操练太极拳时,对运动量的把握,必须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该贪多求快和急于求成。
练太极拳贵在坚持,锲而不舍。练拳时刻最好安排在清晨或晚间临睡前,地址以公园、水滨、广场、草坪等空气新鲜、安静处为宜。
初学者最好能参与太极拳辅导站学习。也能够几位火伴在一起操练,互教互学,收效比一个人自学更好些。
有关太极拳的打法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