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华
三伏贴是依据冬病夏治原理选用的外用贴敷药。三伏贴在古典验方的基础上,选用天然中草药,结合现代红外技能和透皮给药技能,内病外医治效显著。药物贴敷疗法不只承继了我国传统医学特征,还在实践运用过程中不断发展、立异。此办法便利、安全、有用。
由于冬病夏治医治的是冬天易发疾病,在夏日症状不明显,或许底子没有症状,所以医治后的作用也要比及冬天才干闪现。一些患者在不能看到马到成功的作用后,就抛弃了继续坚持医治的主意,这也就走入了误区。
冬病夏治在每年伏天中进行,每伏为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一般需接连医治3年。如在冬至时加强一个阶段,可加强作用。只要坚持按阶段医治,才干坚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干处于继续振奋应激的状况,对病邪的祛除才干坚持力度和惯性,作用才会更好。
外敷法原理
选用合适病况的药物,运用其芳香、温散、穿透等作用对所选穴道影响,让药物经过穴道部分皮肤的浸透吸收,沿经络运转直达病灶,起到宽胸降气,平喘化痰和调度脏腑功用的作用。别的还能疏通经络,调度气血,然后调整脏腑阴阳,使人体多种功用趋于平衡。到达恢复祛病的意图。外敷法可进步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用,下降机体过敏状况,改进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皮质体系的功用,起到“冬病夏治”防备时节性发病的作用。
关于2岁以上儿童来说,冬病夏治的医治时刻越早越好,这主要是由于小儿肌肤嫩薄,皮肤给药更易吸收。由于年纪越小,其免疫功用、发育越不完善,越简略得到纠正。捉住三伏天贴药的有利机遇,药力最简略浸透到体内,因而。用药后吸收得也最为完全。
三伏贴适应症
一般来说,一切阳气缺乏、肺气衰弱、虚寒痛苦和一些免疫功用低下的疾病在春夏医治都会比其它时节作用要好。在儿科主要有哮喘、咳嗽、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
上述疾病往往冬天多发或许易发,反映患者阳气缺乏、卫外不固的病理特色,而夏日又是上述病的缓解期,其症状减轻或许消失,由于此刻阳气盛于外、皮肤腠理开泄、气血流转旺盛,故使药物简略吸收,能够用之辅佐阳气,加强卫外功用,进步机体免疫力。
所以,外敷治法是一种缓解期的治本的办法。活跃医治,可进步作用,下降冬天发病次数和程度。
医治时刻
贴敷时刻一般为头伏、中伏、末伏,成人4~6小时/次,儿童2~4小时/次。依据个体差异,医师会对贴敷时刻做恰当调整。若错失头伏,在中伏开端也能够,不过,最好在每年“入伏”的第一天开端,特别是关于患病时刻比较久的缓慢患者来说,与节气相应,作用更好。贴敷阶段为3~5年,作用与阶段成正比;病程长的患者可恰当延伸阶段。由于贴敷的时刻性,现在许多中医院在冬天也展开贴敷,常常是“夏贴三伏,冬贴三九”,作用也很不错。
注意事项
治养结合中医考究治养结合,所以,承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控制,不要贪凉,以到达最佳医治作用。少吃冷饮:冷饮不光伤及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作用。睡觉足够:足够的睡觉可放松肌肉、缓解心情,然后进步经络穴道对药物影响的辨认,引导药物直达病灶。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发物,避免影响医治作用。
贵在坚持“冬病夏治”贵在坚持,由于“冬病夏治”医治的是冬天易发疾病,在夏日症状不明显,或许底子没有症状,所以,医治后的作用也要比及冬天才干闪现。一些患者不能看到马到成功的作用,就抛弃了医治,这是十分惋惜的。
小贴士
怎么核算三伏天切当时刻
每年入伏的时刻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求查历书核算。简略地能够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明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盛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般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称号来记日子,循环运用。每当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端,按照干支纪日的摆放,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呈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呈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庚日呈现的迟早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就呈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状况。
按照此办法可核算出2009年的三伏天:夏至日为6月21日,初伏开端日为7月14日,中伏开端日为7月24日,中伏天数为20天,立秋日为8月7日,末伏开端日为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