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名同成效异

养生
家庭医学
2022年07月16日 13:16

祝建材

中医看病考究辨证施治,而不是单纯的辨病医治,常常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状况,清暑益气汤就是很好的比如。

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丹方有两个,一是金元时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的清暑益气汤,一是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中的清暑益气汤。二者皆可医治暑温病(暑季外感热病)。所看病名虽相同,可是证型不同:一个是暑热兼湿之证,低热,而湿象显着;一个是暑热伤津耗气之证。这就是中医所谓的“同病异治”。

李氏清暑益气汤由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味而来,“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原方由黄芪、苍术、升麻、人参、泽泻、炒神曲、白术、炙甘草、当归身、麦冬、青皮、陈皮、五味子、黄柏、葛根组成。方中黄芪、人参、炙甘草、麦冬益气生津,白术、陈皮、青皮、苍术、葛根、泽泻、升麻除湿健脾;共奏益气、除湿、健脾之成效,首要用于医治脾胃素虚,又感暑湿之证,首要表现为低热头痛、口渴、小便少而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胸闷身重、自汗、大便稀溏、舌苔腻、脉虚等症,对湿热内蕴内伤杂证亦可选用。若脾胃素虚,夏日感触暑湿之邪而病者,当用李氏(东垣)清暑益气汤医治。据临床报导,本方用于医治伤风低热、小儿夏日热、非特异性结肠炎、缓慢疲惫综合征等均获得必定作用。

王氏清暑益气汤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成效,是医治夏日感触暑热而引起的热性病的常用丹方。由于有暑热仍盛、气津已伤的特色,医治时不但要清其暑热,还须益气生津,方能到达医治意图。方中西洋参、石斛、麦冬、粳米能益气生津,黄连、知母、竹叶、西瓜翠衣、荷梗能清热解暑;两组合作,共成清热泻火、益气生津之用。主治暑热仍盛,气津已伤,首要表现为发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少而黄、体倦少气、神疲乏力、脉虚无力等症。以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为证治关键。综观本方,凡热性病见热邪未退,而正气已伤,身热而兼气津两伤之症者均可酌情應用。据材料报导,以本方加减用于医治肺炎、小儿夏日热、晚年夏日热均获得杰出作用。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益气 暑热 生津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