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肝病的防治是中医医治学的优势范畴之一,缓慢肝病运用中医药能够获得杰出效果,但肝脏是大多数药物(包含中药)的代谢器官,部分中药也可引起肝危害。因而,医治缓慢肝病需求合理运用中医药。
治肝病,既辨病又辨证
中医尽管着重“辨证论治”,但并非不注重“病”。中医将缓慢肝病表述为黄疸、胁痛、积累、鼓胀等不同病名,以为每一种疾病都存在其发作、开展的特定规则,而且这种知道跟着学习交融不同年代的科学理论技能而逐步开展完善。中医医治缓慢肝病既要“辨证”(注重同一疾病不同患者的个别差异),也要“辨病”(注重疾病的共性特色),医治上也就需求“共性医治”与“特性医治”相结合。
中西医联用,优势互补
中西医各有特色与所长,将二者优化组合,可到达优势互补、进步效果的效果。事实上,中西药物或中西医医治办法的联合运用现在已非常遍及。例如,关于缓慢乙型肝炎与肝硬化,尽管核苷(酸)类似物与α搅扰素有杰出的按捺乙肝病毒仿制的效果,但存在HBeAg(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转化率低、乙肝病毒简单变异耐药等限制。近年有调查发现,健脾补肾中药能够进步HBeAg血清转化率、下降耐药危险。中医药尽管缺少直接的抗乙肝病毒效果,可是其抗肝纤维化、抗炎保肝与机体免疫调节优势显着。因而,医治缓慢乙肝及肝硬化,常常在抗乙肝病毒的基础上,用中成药或辨证汤剂,从单纯抗病毒转为“抗病毒与抗肝纤维化”双抗联合,能够促进肝安排病理学改进,阻挠或推迟疾病的发展。此外,在肝硬化失代偿期,选用益气活血等的中药医治,能够显着改进腹水等症状,改进肝功能。
合理运用中药,避免乱用
据不完全材料剖析,中药所形成的的肝损害占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4.8%~32%,阐明中药可导致显着的肝毒性。因而,盲目以为中草药是天然药物、无副效果的观念显然是过错的。
引起肝毒性的中药较多,如黄药子、千里光、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艾叶、四季青、地榆、丁香、天花粉、海藻、斑蝥、川楝子、贯众、五倍子、白芨、防己、青黛、诃子、石榴皮、肉豆蔻、苍术、合欢皮等。其间,川楝子、苍术等为肝病的常用药物。中药之所以发作肝毒性,除了中药自身含有毒性成分(如毒蛋白等)外,更多的是与药物运用有关。
首先是加工编造 比方,生川乌所含的乌头碱,毒性很大,经编造后变为乌头次碱,毒性小,进一步编造生成乌头原碱,毒性很小或无毒,不会对人体形成损伤。
其次是药物配伍 中药组方理论中,很早即有“十八反”“十九畏”,阐明中药配伍运用既可增效,也可增毒。如贝母与制半夏、人参加玉灵脂等,单用均无毒,若两相配伍,或许发生毒性。川楝子单用有毒,可是与生地、麦冬等养阴药物配伍(如组成“一向煎”)后,毒性很小,而疏肝理气、滋补肝阴的效果显着。
第三是药物用量与阶段 长时间、大剂量运用,或许会从量变到突变,使药效变为毒性。如人参用量过大,会形成阳亢,亦可“中毒”。大黄本无毒,若运用过久,则会导致阴盛阳虚。
第四是个别体质 相同中药,对大多数人是良药,对少数人则或许是毒药,多与个别易感基因或代谢特异质有关。
中药医治肝病需求遵从中医药理论,选用合理编造的药材或标准出产的中成药,针对证型,合理组方或挑选成药。合理运用中医药,能够到达躲避与减轻肝毒性,医治与减轻缓慢肝脏疾病的归纳效应。
专家简介
范建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隶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有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我国医生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拿手疑问肝胆内科疾病和炎症性肠病的诊治,在肝炎原因待查和脂肪肝的确诊方面造就颇深。
专家简介
汪余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隶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生。拿手各种缓慢肝病、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疑问胆胰疾病的确诊及医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确诊与医治,以及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术、胰胆管支架植入术等。
专家简介
茅益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隶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生、教授,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仁济医院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我国医生学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筹)副主任委员,中华肝病学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兼秘书、脂肪肝学组委员兼秘书,上海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简介
刘成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隶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上海市中医临床要点试验室主任,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器官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对多种缓慢肝病的防治具有丰厚经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