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综合征中医能治好 枯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养生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12月07日 03:40

曾晨 侯雷 宁乔怡 马武开

【摘 要】 对枯燥归纳征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包含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并剖析各种辨治办法的特色及辅导枯燥归纳征临床辨证论治的作用。

【要害词】 枯燥归纳征;辨证论治;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总述

枯燥归纳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侵略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淋巴细胞润泽和特异性本身抗体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安排病。临床上首要体现为枯燥性角结膜炎、口腔枯燥症,还可累及其他多个器官体现为杂乱体系危害[1]。SS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发病高峰期为45~55岁,以女人多见,且跟着年纪的增加,体系劳累的体现显着[2]。SS在中医学上无相应病名记载,依据其临床症状,多归于“燥证”“燥痹”“顽燥”等领域。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精华,在SS的中医医治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SS的研讨发展做一总结。

1 从五脏辨治

SS的发病可累及五脏六腑,与肝、脾、肺、肾联络亲近。从脏腑辨证论治,能够清晰SS发病的详细脏腑,进行愈加针对性的辨证医治。

1.1 从肝论治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自动,故肝用为阳。SS患者多有血虚津亏,津亏血燥体现为口鼻枯燥,两目干涩等,经过滋补肝阴,肝血盛则津液足够。顾军花等[3]从肝脏的脏腑功用、解剖方位及经络散布、五行生克制化、肝胆表里联络及女子与肝的联络等几个方面论说了SS与肝的联络,并以肝为中心将SS分为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心肝火旺(栀子清肝饮或泻心汤)、肝胆(胃)郁热(左金丸、龙胆泻肝汤)、肝郁脾虚(归芍六正人汤合柴胡疏肝散)、肝气收敛(牡蛎散或金锁固精丸)、肝肾阴虚(一向煎或六味地黄丸)、肝虚血瘀(复元活血汤或失笑散)、肝肾精血亏虚(芍药甘草汤或左归丸)、阴虚火旺风动(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等。周丹萍等[4]以为,从SS流行病学上看,女人占90%以上,而“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缺乏,肝失疏泄,津液输布异常而发为本病。临床首要证型包含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肝血缺乏、肝郁脾虚等,医治多予疏肝理气、养血柔肝、平肝潜阳、育阴生津、益气养阴、化瘀通

络等。

1.2 从脾论治 脾主运化水湿,以调度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气健旺则运化水谷精微的功用正常,脾能升清,气血生化有源。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多又最易困脾。谢幼红[5]以为,SS是因为津液生成与运转输布异常所造成的,而脾脏在津液的生成与转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S的发病与脾虚亲近相关,医治应以健脾益气为底子之法,以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当归、柴胡、陈皮、丹参、升麻、甘草为根底方,并概括为健脾益气生津法、健脾益气通阳法、健脾益气养肺法、健脾益气化瘀法。王晶等[6]从心脾失调、肺脾失调、肝郁脾虚、肾脾两虚、气血津液失调等方面论说了脏腑、气血津液失调对SS的影响,并以为SS的医治应重视后天之本脾胃的保养,阴阳平衡的谐和,气机升降的调度,气血津液改变的调整以及调畅情志。冯云霞等[7]则从气阴两伤、血瘀阴枯、燥毒生风3个方面剖析了SS与脾的联络,并从脾气虚(益气健脾,滋阴润燥,温阳通脉;燥湿健脾,益气生津)、脾阴虚(补脾益阴,滋胃生津;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益胃养阴,清热生津)2个方面进行

论治。

1.3 从肺论治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居阳位,其气通天,气候下行,才干六合交合,化生万物,肺性清凉,其气主收敛、肃降,以降为顺。戴恩来等[8]以为,“肺为水之上源”,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要依靠肺气的宣发肃降功用,以确保脏腑经络之气的晓畅,因而正常的肺功用关于确保津液的正常输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肺论治,益气养阴、宣肺通络为法,以麦冬、沙参、百合、西洋参、黄芪、牡丹皮、天花粉、知母、生地黄、丹参、紫草、蜈蚣为根底方,医治SS取得杰出作用。金实[9]以为,阴虚络滞、肺失通调为其病机要害,宣肺布津通络为医治大法,并将药物分为开肺组(紫菀、桔梗、生甘草)、润肺组(南北沙参、天麦冬、乌梅肉)、清肺组(桃仁、牡丹皮、生石膏),组成宣肺布津方,运用于临床取得杰出作用。

1.4 从肾论治 肾主一身阴阳,肾阴和肾阳,二者彼此限制,彼此依存,彼此为用,一起保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肾为封藏之本,其封藏、固摄的作用,能够避免精、气、血、津液的过量分泌与亡失,一起还能够保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重。张艳等[10]以为,肾水即肾阴,又称之为元阴、真阴,对各脏腑安排起着润泽、濡养作用,在医治SS方面提出以益肾阴为底子大法,在补肾根底上兼补五脏,并依据病因病理产品的不同随证治之。吴生

元[11]则以为,SS底子原因在于肾阳缺乏引起的津液代谢异常。具有气化功用的肾中精气,关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分泌,保持其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肾的蒸发气化功用离不开肾阳的和煦,因而,温补肾阳、气化津液应贯穿于SS治法之中,方以益肾蠲痹丸为基

础方。

2 从三焦辨治

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三焦的疏利与气机升降、津液输布亲近相关。SS的底子病因与津液的输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络,经过三焦辨证的办法,有利于清晰上、中、下三焦的病变部位,依据三焦功用的特色进行辨证施治。刘维等[12]以为,SS的医治应重在滋阴护津,并依据三焦病位的不同,所选组方有所倚重,病在上焦重视肺胃,中焦重视脾胃,下焦重视肝肾,一起留意气血的固护,方能取得较好作用。高龙等[13]则以为,三焦的功用是运转水液、通行诸气、促进体内津液气化。三焦的通利与否,不只影响到水液运转的迟速,也影响到肺、脾、肾等相关脏腑对水液调度的作用,医治上详细可依据上燥治肺、中燥脾胃、下燥肝肾的思路,以到达气血阴阳的谐和。李征[14]以为,上焦在肺,治上焦如羽,中焦脾胃,治中焦如衡,下焦肝肾,治下焦如权。一起要留意卫气营血由外向内及脏腑的五行生克观念进行辨治。张晓强等[15]以为,SS的底子病机在于三焦气化失司,津液输布异常。三焦气化功用与人体水液代谢之间联络亲近,并依据这个联络确立了化气布津法以医治SS,可用五苓散为主方通阳化气、利水布津。五苓散证的底子病机就是三焦气化失司,水津失布,结热伤津成燥,运用其化气布津法,使三焦气化功用正常,人体水液循行有序,则口眼肌肤

润泽。

3 从气血津液辨治

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的底子物质,以气血津液病证为纲对SS进行辨证,能够清晰疾病与气、血、津液的联络,断定SS的病变在气、血仍是津液,继而判别气血津液的真假盛衰以辅导疾病的医治。潘利等[16]以为,气与津液联络亲近,气旺则津充,气机调畅,则津液的输布分泌正常。SS的发病与气机失调、气虚有关,故SS的医治应补气、调畅气机,包含宣降肺气、调度脾胃、疏肝养肝、补益肾气、通经络之气几个方面。许超等[17]以为,SS的病理根底是阴津亏虚,阴津亏虚则导致血液生化乏源,故燥证多搀杂血虚的临床体现。血液之所以能流布全身,环周不休,不只靠气的推进、阳的和煦作用,还必须具有足够的血量。若血虚亏少,虽有气之推进,阳之和煦,也行而缓迟,致使滞而为瘀。瘀毒阻络,津液失布,又加剧了燥证的发病[18-19]。秦长林等[20]以为,津液与血液同来源于营气,津液亏竭导致血液枯少,津亏血少而成瘀,瘀血阻滞气机,津液不能随气升发,燥象愈炽,如此循环,故成燥痹。

4 从八纲辨治

八纲辨证或许经过断定该疾病类别,或阴证或阳证,剖析病位或表或里,辨明疾病特质,或热证或寒证,或实证或虚证,辅导SS的医治。熊静等[21]以为,燥证的底子病理根底为阳损及阴,阴津亏虚。阴阳互根互用,才干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用,然阳气虚,阳损及阴,最终导致阴阳互损,精气血及津液代谢的异常,生成燥证。医治上以地黄汤加补肾药为根底方,以温补肾阳、滋阴生津润燥。路志正[22]将燥痹分为内燥与外燥,外燥是指人体因为调护不妥,内燥是因为脏腑经脉气血阴阳失调,外燥又分为凉燥与温燥,区分了SS因外而感,由内而发,寒热之别,表里之间的不同联络。马武开等[23]搜集的中医辨证分型医治SS的临床研讨文献发现,1316例SS患者中,50.99%为虚证,16.34%为实证,32.67%为真假搀杂。运用八纲辨证的办法对SS进行辨证剖析,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视点着手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作与发展,从而为疾病供给精确的医治

大法。

5 从六经辨证

依据SS的病证特色,结合经络、脏腑病理改变,运用六经办法进行辨证,这有利于临床上精确掌握病况,精准选方。季光亮[24]以为,燥邪致病,首犯阳明,从口鼻入,而SS患者初期常见咽干、口干、口渴等症,提出了以阳明辨证为中心,剖析阳明炎热涉及少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他五经特色,总结出辄用苦寒、甘寒以清解阳明热毒。陈亚兵

等[25]运用六经辨证,结合SS呈现消渴症状的特色,依据厥阴病的提纲中有消渴之说,辨证为厥阴病,选用乌梅丸医治,取得满足作用。胥晓芳[26]依据SS兼并口干、小便晦气的状况,辨证其为太阳蓄水证,选用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作用的五苓散医治,取得杰出作用。六经辨证关于SS具有必定的辅导作用,首要依据症状的不同,六经辨证的视点偏重亦不同,灵敏改变,随证治之能起到杰出

作用。

6 结 语

SS病因病机杂乱,医治办法多样,临证能够依据SS的病况特色,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及六经等进行辨证论治。脏腑辨证多会集在对肝、脾、肾、肺四脏的研讨,依据脏腑的生理特色拟定相应的医治大法,能够取得较为抱负的作用。三焦辨证多依据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生理特色,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药物,条畅三焦,通调水道,以达医治的意图。气血辨证从气血津液联络下手,多以为气血失充是SS的重要原因,经过益气充津,补阴充血以润燥。八纲辨证能够较为全面地对SS进行归纳剖析,供给清晰的医治大法。六经辨证具有方证对应的特色,针对呈现六经中恣意一经病症,都有专方可供医治。关于辨证论治办法多样的状况,依据SS不同的性质、发作的不同部位,挑选与其相应的辨证办法,以取得最为适合的医治办法。

7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公民卫生出版社,2013:826-827.

[2] 李娅,李小峰,黄慈波,等.我国不同年纪发病原发性枯燥归纳征的临床特征[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29-133.

[3] 顾军花,刘姗姗,陈晓云,等.从脏腑辨证视点剖析300例枯燥归纳征中医证型散布状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5-30.

[4] 周丹萍,孙志岭,纪伟.从肝论治枯燥归纳征[J].吉林中医药,2015,35(3):241-244.

[5] 谢幼红.从脾论治枯燥归纳征的讨论[J].陕西中医,2010,31(6):710-712.

[6] 王晶,刘维.从脾论治枯燥归纳征讨论[J].我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91-92.

[7] 冯云霞,刘健.从脾论治枯燥归纳征研讨概略[J].有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5):11-13.

[8] 戴恩来,王庆胜.从肺论治枯燥归纳征领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2):9-10.

[9] 韩善夯.金实教授从肺论治枯燥归纳征经历[J].四川中医,2012,30(12):17-18.

[10] 张艳,黄继勇,王新昌.枯燥归纳征从肾阴虚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11-512.

[11] 罗世伟.吴生元辨治枯燥归纳征经历[J].中医杂志,2013,54(10):821-822.

[12] 刘维,丁园园.从三焦论治枯燥归纳征[J].我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87-88.

[13] 高龙,苏晓,姚重华.枯燥归纳征从三焦论治讨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21-222.

[14] 李征.三焦辨证医治枯燥归纳征研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71-74.

[15] 张晓强.化气布津法在医治枯燥归纳征中的使用[J].新中医,2011,43(10):137-138.

[16] 潘利,杨德才.从气论治枯燥归纳征的思路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0):15-16.

[17] 许超,钱先.滋阴养血活血法辨治枯燥归纳征探

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44-45.

[18] 曾苹,和秀美,马武开,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枯燥归纳征的经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6(2):73-74.

[19] 和秀美,侯雷,曾苹,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枯燥归纳征经历拾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38-39.

[20] 秦长林.从枯燥归纳征看“燥必入血”的病变特色[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712.

[21] 熊静,姚美玉,侯丽辉.阴阳双补医治枯燥归纳征经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57.

[22] 张华东,边永君,路洁,等.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枯燥归纳征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03-1905.

[23] 马武开,唐芳,王莹,等.枯燥归纳征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82-485.

[24] 季光亮.根据六经辨证理论的枯燥归纳征中医征兆学研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5] 陈亚兵,陈一峰.乌梅丸临床使用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108.

[26] 胥晓芳.五苓散医治风湿病临床使用领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101-1102.

收稿日期:2016-06-17;修回日期:2016-08-03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津液 综合征 干燥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