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胡家芝

养生
家庭医学
2020年11月09日 13:29

丁跃忠

2009年2月1日,113岁的胡家芝在南京举行剪纸著作展,并被颁发“南京市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在全国引起轰动。作为其时全国健在的年纪最大的民间艺术家,胡家芝不只日常日子可以自理,每天读书看报,还能搞艺术创造,举世罕见。2010年3月23日,胡家芝因病逝世,终年114岁。

1897年春,胡家芝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一个书香门第。七八岁时,胡家芝就喜欢上了剪纸。那时分桐庐盛行一种当地戏叫芦茨戏,戏里鲜活的人物招引了幼小的胡家芝,回家后她就拿起剪刀在纸上剪了起来。她聪明手巧,每当喜庆佳节,许多人都来约请她制造灯彩,剪制各类礼花和喜花。她承继了江南喜花剪纸吉祥如意、祈福迎祥的内容和小巧玲珑、俊美美丽的风格。

闻名的国画大师叶浅予是胡家芝的表弟,他在信中写道:“家芝大表姐:你或许记住,在你跟从你母亲到外婆家看芦茨戏的日子里,你用彩色手艺纸剪糊成戏文里的小旦,并用描花小笔给她开脸,我站在你身旁看得入了迷。因为你的启示,喜欢造型的细胞在我身上发了芽……你是我的启蒙教师。”

20岁时,胡家芝出嫁到桐庐县窄溪镇珠山村,成为家喻户晓的剪纸能手,乡亲们亲热地称她“福星”。1952年,她随大儿子袁振藻迁居南京,在操持家务的一起,以剪纸自娱。1957年,苏联教育代表团来南京观赏调查,胡家芝创造了一幅题为《中苏友爱、平和万岁》的著作,既赋有我国民族特色,又表达了中苏友爱的希望。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陈之佛教授拍案叫绝,写了短评并推荐给《雨花》杂志宣布,极大地鼓动了她的创造热心。

1959年,胡家芝精心设计了著作《祖国万岁》,歌颂新我国建造的第一个10年。20世纪80年代,胡家芝的剪纸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创造出《万象更新》《圆满人世》《鸳鸯戏荷》等一批精品,体现出她剪纸艺术的共同风格。1995年,她把《丹凤朝阳》献给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香港回归,百岁白叟三易其稿,创造出大型剪纸《普天同庆》;1999年,她用《国富民强》祝愿共和国50岁生日,用《喜迎回归》欢庆澳门回归。她的许多著作在国内外展出,100多幅著作被我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保藏。她的简历载入《我国美术家年鉴》《我国民间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誉满中外。

1999年10月,时年103岁高龄的胡家芝作为“中华百岁白叟健康之星”应邀赴京,参与中央电视台“99世界白叟年文艺晚会”。在晚会现场,她身披红绶带,并赠送了两幅剪纸———庆祝新我国建立50周年的《国富民强》和庆祝世界白叟年的《松龄鹤寿》,引起了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剪纸或许正是白叟长命的最大诀窍,是它拉长了白叟的时刻。

胡家芝白叟的大儿子、江苏教育学院美术教授袁振藻介绍说,白叟生前的日子起居很有规则。百岁今后,她每天早晨7点准时起床,冬天天冷会迟些。早饭后凭借放大镜看《参考消息》,然后略微眯一瞬间。大约到10点钟,她站起来渐渐走到宅院里,抓着宅院里的扶手,甩甩脚,甩甩肩膀,呼吸新鲜空气。气候好时,袁教授也会陪她到邻近的公园去散散步。正午12点准时开饭,饭后略微歇息一瞬间,然后再看看报纸或其他杂志。下午6点吃晚饭,饭后看电视。因为听力不太好,又惧怕电视声响开得太大影响他人,所以,经常是儿子边看电视,边讲给她听。到了晚上9点半,胡家芝会准时上床睡觉。

胡家芝每天都笑眯眯的,从来没有看到她气愤、不快乐的时分。有人问她怎样才能长命,胡家芝回答说:“要快乐,不气愤!”

胡家芝白叟的儿孙们涣散在北京、杭州、姑苏、金华等地,有的在国外,每年新年,家里的拜年电话就响个不断。有这么多孝顺的儿孙,白叟心里乐滋滋的。子女贡献、家庭和睦,让白叟始终保持酣畅的心境,是她长命的原因之一。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剪纸 老人 南京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