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秉奎
1接种过“甲肝”疫苗的人可以定心吃毛蚶。
错。1988年“甲肝”大流行时,有一个“前奏曲”: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人次陡增了数十倍。本来,毛蚶除了含有“甲肝”病毒外,还有多种埋伏期较短的其他肠道病毒,可以导致腹痛、腹泻等肠炎症状,乃至还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无菌性脑炎等适当难抵挡的疾病。接种了“甲肝”疫苗,人体内只发生“甲肝”抗体,不会发生对其他肠道病毒的抗体,故仍不能吃毛蚶。
2板蓝根冲剂可以防备病毒性肝炎。
错。对任何一种流行症,其防备都不外乎三个环节:操控传染源,堵截传达途径,维护易感者。维护易感者的有用办法是选用主动免疫或被迫免疫的办法,使健康人取得特异性抗体。服板蓝根冲剂并不能使人取得特异性的抗体,故不能防备病毒性肝炎。
3黄疸越深,传染性越强。
错。甲肝、戊肝首要经过粪-口传达;乙肝、丙肝、丁肝首要经过血液传达。健康人只需留意自我保健,对病毒性肝炎不用自恐。试想,公交车上不免有肝炎患者坐过,人们怎么逃避?看到一个黄得怕人的肝炎患者,远远逃避是不用要的。因为,黄疸的深浅只反映病毒性肝炎的轻重,而传染性的强弱,则取决于病毒是否仍在人体内仿制和很多排出。就乙肝而言,e抗原阳性提示肝炎病毒在体内仿制,是传染性强的重要标志;就甲肝而论,在埋伏期末和发病后10天,粪便中排出的病毒最多,是传染性最强的日子。所以,并非黄疸越深,传染性越强。
4“保肝药”并非医治肝炎的特效药。
对。“保肝”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呈现的名词,肝脏的“街坊”——胆囊、胃更易抱病,却没有“保胆”、“保胃”的说法。肝脏的生理功能特别杂乱,轻飘飘地说“保肝”,谈何容易。医治病毒性肝炎至今尚无特效药,患者首要依托自我保健,促进肝细胞逐步修正而得到恢复。可见,将肝炎的医治寄希望于“保肝药”,是很不实际的。
5肝炎患者应吃高蛋白质食物。
错。修正有病的肝细胞和保持肝脏的生理功能,是需求满足的蛋白质,但也不是多多益善。因为蛋白质的代谢要由肝脏参与,如吃得过多,不免添加肝脏的作业担负。所以,肝炎患者仍是应该吃平衡膳食。
6肝功能正常阐明肝炎现已康复。
错。肝脏的生理功能十分多,但是,现在在临床上所选用的生化查看,因为缺少特异性,故项目适当有限。严格地说,将这些项目称之为“肝功能”并不适宜,应称为“生化项目”。所谓“肝功能查看”,仅仅一种习气的称号罢了。另一方面,肝细胞有强壮的代偿才能,有的急性、缓慢肝炎患者,尽管肝细胞的炎症没有衰退,坏死安排并未修正,而肝功能查看却或许正常。所以,肝功能查看虽在肝炎的确诊和病况轻重的估量上起着重要作用,但孤登时看一张“肝功能”化验单是不全面的。
7乙肝病毒外表抗体阳性者不能当保姆。
错。乙肝病毒外表抗体是维护性抗体,如果是单项阳性,则标明此人曾患过乙肝,现已完全康复了;这种状况也可呈现于接种乙肝疫苗成功者。总归,乙肝外表抗体阳性是功德,只要乙肝病毒外表抗原阳性者有传染性,不能当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