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华琴+崔鹤同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虽不像爸爸妈妈子女兄弟那样的骨血情深,却是终身不行别离的日子伴侣。夫妻之间,只需苦乐与共、息息相关,才干成为好的夫妻,才干有真实的美好。夫妻之间只需相互尊重信赖,才干结成调和的家庭。正如古人云:“唯夫义而妇顺,乃发家而裕厚。”因而,夫妻调和是家庭美好的中心。人到晚年,老夫老妻调和共处,安度人生最终的年月,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妇唱夫随。夫妻间多唱“正调”,少唱“反调”。家中有什么事,应当相互商议处理。一方有什么主意或建议,另一方当多加支撑,只需不是准则大事,就应极力附和和顺;切不行为了家庭小事各执己见,针锋相对,那样必然闹得失了和气,伤了爱情。“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夫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即便遇到沟沟坎坎,风风雨雨,也会踏平崎岖成大路,拨开乌云见彩虹。
二是相敬如宾。夫妻间要互敬互爱,在日子上相互关心。精神上相互关心,一杯热茶,一句问好,浸透少许温暖。特别晚年夫妻,不免有体弱多病之时,更应多加呵护,尽心照料。
三是赞许如花。好话一句三冬暖。夫妻间要多赞扬,多鼓舞,衣服洗了,屋子扫了,说声“辛苦了”!菜端来了,酒倒上了,道声“谢谢”!一位妇女参与一个进修班,教师要求请老公写下使她能够成为更好妻子的6个定见,要老公在第二天早晨写好。而在第二天早晨,她得到的却是一束鲜花。老公说:“我想不出要你改动自己的6件事,我爱的就是现在的你。”当天晚上老公回家时,太太正在门口等他,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作家柏杨说过:“配偶之道,千言万语好像能够概括为两个准则,一曰‘尽力使自己被对方赏识,一曰‘尽力去赏识对方!不宜一日松懈。”这是家庭和睦的催化剂。
四是“装疯卖傻”。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没有隔夜仇。老夫老妻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几十年,更应相互姑息、容纳。《菜根谭》里说:待人要“路留一步,味让三分”。何况是自己的毕生伴侣呢?并且家庭不是讲理的当地,要斤斤计较,遇事无争,宜“退避三舍”。东汉时华阴人刘宽,官至太尉。他性格柔软,能宽容人。夫人想试试他,有一次正赶上要上朝,刘宽衣服已穿好,夫人让丫环端着肉汤给他,并成心把肉汤打翻,弄脏了他的衣服。丫环赶忙拾掇盘子,刘宽表情一点没变,还口气温文的问丫环:“汤烫了你的手没有?”郑板桥说“难得糊涂”,钱钟书在《围城》中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为了和睦共处,就“装疯卖傻”“难得糊涂”吧。诚如此,正如诗云:“老伴儿常唱调和歌,一年四季乐滋滋。称心顺意无烦恼,携手相随到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