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就像一台照相机,主要由镜头(角膜及晶状体)和底片(视网膜)组成。角膜就是照相机最外层的“镜头”,即人们一般所说的“黑眼珠”。实际上,角膜是通明的,“黑眼珠”是咱们透过角膜安排看到的眼内的色彩。角膜的正常厚度为550微米左右,是最重要的屈光安排,物体光线通过角膜的折射在视网膜上面聚集成像。
角膜病致盲:角膜移植是仅有出路
角膜感染、炎症、外伤、肿瘤,以及一些先天性病变,会影响角膜的通明度,导致角膜污浊。患者有视物不清的症状,严重者会导致失明。药物医治一般很难处理角膜深层的污浊,只要将病变的角膜安排换下来,将正常的角膜移植上去,才能使角膜变得通明。但是惋惜的是,因为角膜移植资料来历十分匮乏,许多现已失明的角膜病患者没有机会承受角膜移植手术,只能在黑私自苦苦等候。
人工生物角膜:角膜移植有了“代替资料”
近年来,国内外均进行了很多研讨,希望能找到一种新资料来进行角膜移植。 在这方面,咱们国家走在了国际前列。咱们测验将动物角膜进行脱细胞处理,去除其间的细胞、抗原和有害成分,在动物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报请国家相关部分查验及同意进入临床试验。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华西医院、河南省眼科研讨所和我院共同完成了119例人工生物角膜移植,一切病例调查半年以上,总有功率达到了94.4%。我院为47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了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手术,术后最短随访半年以上,部分患者随访3~5年,一切患者术后视力均稳步上升,最好视力达1.2。2015年4月,我国自主研制的人工生物角膜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同意上市,这也是全球首款被同意应用于临床的人工生物角膜供体资料。
人工生物角膜移植:角膜病患者“复明有望”
现在,我国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约有五百万人。因为角膜移植资料匮乏,咱们每年能展开的角膜移植手术为5000例左右。人工生物角膜的出现将大大缓解当时我国角膜移植资料奇缺的情况,更可能使近一半的患者重见光明。另一方面,因为有了人工生物角膜,针对一些因感染等疾病导致角膜安排变薄或有角膜穿孔危险的急诊患者,医师能够在其病变前期即进行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手术,避免病变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境地,并为后期的光学性角膜移植创造条件。
因为现在的人工生物角膜资料缺少角膜内皮细胞成分,故暂时只能用于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还不能用于穿透性角膜病的医治,这也是人工生物角膜资料后期研制所需求侧重处理的问题。
人工生物角膜
术前:角膜污浊 术后:角膜通明
张明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隶属协和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时间致力于眼科角膜病及干眼症的研讨及临床作业,率先将人工生物角膜用于角膜移植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