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中美医案 自学成才的名医

养生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9年09月16日 19:31

孙溥泉 孙健慧

在中国医学史上,有许多靠自学成名的医家,他们的医术并不低于那些通过学习或祖传的医师,我国南宋年代的医家王克明就是这样的人。

他生下来后,因母亲缺乳,靠米粥喂食,因而脾胃欠好,从小就患了消化不良的疾病。因为后天缺乏,跟着年纪的增加,他的病况日益加剧。

其时许多医师都以为,他的疾病已无法治好了,但王克明不相信他们的这种定论。他以为这些医师对患者不负责任,再加上不仔细研讨业务,医疗水平太低,所以才治欠好自己的病。他决计自己亲身研讨医学,以免除自己的苦楚。

所以他买了许多医书,仔细阅览起来,对灵枢、素问、难经等医学经典读了一遍不明白,就十遍、二十遍地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碰到不理解的意思就重复揣摩、重复推敲,牢牢的把握其精神实质,然后又阅览伤寒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方书。

他对照着医书,联络自己的病况,通过研讨,抓住自己患病的要害。吃了一些调补脾胃的药剂,没想到多年不愈的消化不良病居然很快治好了。

这件事大大鼓动了王克明学医的决心,他觉得只需自己仔细学习,医学常识是可以通过自学获得的。从此,他一边学习,一边给患者看病,治好的患者越来越多。先是在家园一带行医,后来医名越来越大,成为长江、淮河一带的名医。他不光善用药物医治,并且通晓针灸等疗法。

他遇到难治的患者,有必要通过重复考虑。力求找出患者疾病的要害,然后再用药物医治,有时为了考虑某个问题,为了确诊切当,他不光重复查询患者,并且长于深入分析病况。对症状比较多的患者,他长于用单味药先治其首要病症。治好了首要病症,受首要病症而影响的其它病症也就随之而愈。也有病轻的,能不用药的他尽量不给用药,只通知患者何日会好,一般都能按期收效。

还有些患者,是因为遇到某些沉痛或愤慨之事而患病的,他尽量想办法协助患者消除思维中存在的问题。摆脱精神上的压力和担负,也可以把患者的疾病治好,因而,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魏安行的妻子患风湿病,躺在床上十多年起不来,通过王克明用针灸医治后,不光能起床活动,并且也能处处漫步了。胡秉彝的妻子大便枯燥,有十天左右,大便不出来,腹胀难过,每天呼痛不止。王克明确诊后,使用半硫丸配生姜、乳香给患者医治,服后很快就好了。庐州的当地长官王安道患病,中风不语,说不出话来,找了许多医师,治了良久也没有作用。王克明先将药加水煎汁,让人用许多烧红的炭烧地,然后在地上洒了许多药,将王安道放置在药上面。熏蒸,一瞬间就能说话了。

其时金朝差遣至南宋的特史黑鹿谷路过姑苏(今江苏姑苏),患伤寒病已岌岌可危,经王克明医治后,不久就康复了健康。

后来,王克明跟从南京特史徐度到金人统辖的北方各省去,正好黑鹿谷任招待官,他待王克明如上宾,王克明很惊奇,黑鹿谷批注是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他才记起为黑鹿谷看病的事。

后来他又跟从南宋特史吕正己到金朝控制的当地去,金朝受命陪同他们的官员病势垂危,被王克明救治而康复了健康,送了许多礼物来感谢王克明,都被他含蓄谢绝了。体现了大宋使者、一名崇高医者的“高风亮节”,金庭官吏都非常敬服。就这样,王克明的名声越来越大,传遍了大江南北。

有一次,张子盖带兵到海州(今辽宁海域)作战,盛行症盛行,许多战士都患了病。这时,王克明正在部队中,他昼夜煎药为战士看病,救活了不少垂危的战士,“或针、或药,治者全活约数万人”。张子盖要为他记功,他再三推辞不受。

王克明平生读书许多,常识广博,喜仗义执言和拔刀相助,常常为了救治患者,不吝翻山越岭。

他以高明的医术,治好了许多疑问病症,深受人们的敬爱和敬重,并被引荐到京城中任职。

王克明曾在朝廷中担任礼部中选(礼部的一般职工),鉴于王氏德高、技精,因得皇帝之恩宠,后历任医官,赐金紫。

因为王克明医术高明,在朝廷中曾遭到某些人的妒嫉而被诬告陷害降职,但他毫不介意,依然全神贯注地从事医疗作业,为公民免除病痛。卒于宋绍兴五年,享年67岁。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病人 治好 病症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