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冬病为何要夏治

养生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9年08月09日 07:38

苗 青 樊茂蓉 崔 云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是经典中医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的详细运用,它表现了中医学的全体观念和经络学说的精华,有悠长的前史,经过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查验,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天,或简单在冬天加剧的疾病,如呼吸系统常见的缓慢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夏治”指这些疾病病况一般在夏日有所缓解,趁疾病缓解时节,辩证论治,以抵达防备冬天旧病复发,或减轻其发生时的症状。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彼此一致的全体,即“天人合一”。防治疾病适应气候和时节改变,将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子午流注,当令开穴”的医治办法。因而,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一种共同的医治办法,是依据中医“内病外治”、“子午流注”和“春夏养阳”的理论,经过在夏日进行贴敷,激起人体阳气,调集人体免疫功用,以减轻呼吸道疾病在冬天发生时的症状,削减发生次数。

中医以为:冬为阴,夏为阳。夏日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使用夏日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日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况,运用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的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除在蛰伏状况,这也是中医着重“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因。

正因为夏日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转旺盛,药物最简单吸收,而夏日三伏期间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分,在三伏天能够进行敷贴医治。中药穴道敷贴天突、肺俞、心俞、大椎、膏肓等相应穴道,经过透皮吸收和穴道传导,有助于温阳利气、祛散伏痰,一方面疏通经络,调度气血,调整脏腑阴阳,使人体各项功用趋于平衡;另一方面,可使药物经穴道皮肤直达病处,然后发挥医治作用。

冬病夏治还包含起居、饮食调摄、摄生等对阳气的维护。夏日气候炎热,是天上阳气与地下火邪相交济的时节。人们因睡觉少、出汗多、食欲欠好,使精力不济、体重下降,此刻若不重视摄生,很简单繁殖疾病,即便其时未发,到了秋冬天也或许百病丛生。因而,在夏令之时,除应留意饮食起居外,还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依据体质进食一些补益之品,如白参、西洋参、银耳、燕窝等,这种防病治病的办法与冬病夏治是一脉相承的。

冬病夏治办法多

多数人眼中的冬病夏治往往仅仅去医院贴块膏药,实际上冬病夏治包含内服中药、穴道打针等多种办法:

穴道敷贴本法是现在展开最广泛的冬病夏医治法,归于内病外治的办法,将具有相应医治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患者的相应穴道上,使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经络,经过经络气血的运转抵达脏腑,然后调整机体内涵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病才能。能够每年每伏的第一天开端敷贴,以皮肤有炙烤感为度。

穴道打针能够运用穴道打针川芎嗪医治支气管哮喘,取天突及双侧定喘穴进行穴道打针,隔日1次,10天为一阶段,能够抵达降气化痰、清肺定喘的成效。此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运用药物作用于相应的穴道,发生影响和药理作用,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用。

中药内服如久病咳喘会导致肺脾肾虚损,所以针对个别状况,在医师的指导下能够服一些补肺、健脾、益肾的药物固本,能够起到在冬天来暂时削减疾病发生次数的作用。

药物外擦选用中草药浸泡液外用能够用来医治冻疮,医治期间留意防寒保暖,能够起到温通经脉、活血止痛、驱寒止痒的成效,然后防备冬天冻疮复发。

饮食疗法饮食疗法现在已经成为冬病夏治的重要办法。咱们知道久病咳喘会形成肺脾肾虚损,痰浊内壅是咳喘急性加剧的重要因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饮食留意益肺健脾,可收到避免咳喘疾病冬天加剧的作用。

肺虚之人,可食用银耳、莲子、百合、生姜、萝卜、粳米等,有利于补益肺气;脾虚之人,可食用山药、生姜、大枣、莲子、薏仁以利脾气健旺,然后令痰无处可生;肾虚之人,可进食白羊肾、牛骨髓、肉苁蓉、五味子、芝麻、桑葚等以补肾纳气平喘。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穴位 咳喘 阳气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