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广
不行否认,不少中药生药自身的确具有很强的毒性。咱们有句老话说“是药三分毒”,就是对中药毒性的一种比较科学和客观的描绘。曩昔出于某些原因,人们忽视了中药的毒性,直到现在中药的毒性才逐步从头为人们所知道。
中药的毒性指的是什么?
浅显讲就是中药对机体形成损伤的功能。在西医传人我国今后,跟着西药的运用毒副效果越来越显着,我们感觉到西药毒副效果很大,所以说在人们心目中遍及的也以为中药无毒,许多人也这么宣扬,实际上这也是不客观的说法。为什么最近一再呈现中药中毒作业?为什么曾经吃中药觉得都很安全,用它的毒性也没有发现中毒的问题?
剖析原因,除了药品种类的紊乱,就是把药搞错了,过错的运用了一些代用品。别的,还有以下一些中药原因:一是中药运用范围扩展,使发作几率增大;二是中药制剂增多,有用成分和有毒成分均浓集,效果进步,毒性亦增强;三是冒充伪劣产品,不合理用药,长时刻、大剂量用药增多;四是中药安全性研讨、监测、办理不行,对不良反响短少警觉;五是企业在药品阐明书上逃避毒副效果,短少忌讳症及警示性内容等等。
其实许多中药尽管有毒性,但辩证妥当,药力也适当显着,可治恶疾,在运用和办理上决不能因噎废食。早在1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行将中药分为上、中、下品,并指出“下品多毒,不行久服”:明代的《本草纲目》更将有毒中药细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其间毒性中药381种以专篇介绍。解放后,我国已对100余种中药的化学结构、药理、毒理等进行了较为体系的研讨,并已清晰了中药有毒成分的首要物质基础的类别。
中医为何要运用有毒中药?
以大毒中药医治癌症、痹症、淤症等疑难病的中医医师与丹方举目皆是。其实不光中医用“毒药”看病,西医等其他医学的分支或类别也都是在用各种毒性程度不同的药剂,医治各种疾病。正应了古人的话,是药就有三分毒,正是这样。
以中药马钱子为例,该药虽有大毒,可是编造妥当、运用合理,能够医治多种重症,如类风湿、半身不遂、再障、重症肌无力、肿瘤、精神分裂症等,“但稍不慎重则祸不旋踵”。
乌头(川乌、草乌、附子等)含乌头碱,可致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心脏骤停,但经过编造后,毒性成分大多被损坏,而强心的成分仍然保存,用其医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各种休克有用率达86.5%。
人们熟知的牛黄解毒片和安宫牛黄丸都含有雄黄和朱砂。雄黄首要含有氧化砷。朱砂含有硫化汞,都可引起消化体系和神经体系的危害,但它们又都对错常有用的医治药。关键是把握好合理运用的问题,如因中药也有毒性而不让运用,那中医只能后退到仅能当保健医师的境地了。
中医推重“以毒攻毒”理论,即以有毒中药医治沉疴大疾。现代药理学研讨也证明,中药毒性是能够在适当程度上战胜并且变害为宝的。重要的是有必要科学编造,正确配伍,严厉对症,精确把握剂量和时刻。
防止中药毒性的5个方面
尽管现在已对19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了必定深度的现代研讨,其间不少毒性成分已被证真实何种情况下可变毒为宝,成为对人有利无害的良药,但这比较临床上常用的四五百种中药来说,仍是远远不行的。所以为了防止由于医者的一些要素,导致药物毒性没有能进犯疾病,而是进犯了正常人体器官或部位,引发一些中毒作业,作为医师有必要学习和把握每种常用中药的毒副效果以及救治办法,在运用有毒中药时严厉遵从病症对路、合理配伍、留意用法、中病即止等准则,力求做到趋利避害。
编造减毒法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毒性中药的编造,如《神农本草经》指出:“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如草乌用甘草、黑豆煮或蒸;甘遂、芫花醋制;巴豆、千金子去油取霜,斑蝥米炒;马钱子沙炒等。古人从知道药物毒性的时分起,就逐步积累了下降药物毒性的编造办法。中药经严厉的编造后,不光能够增强药效,还能够下降其毒性。
配伍减毒中药大都以复方的方式运用。有毒药物经过与其它药物配伍运用,能够下降其毒性。其首要办法之一,是运用“七情”中的“相畏”、“相杀”配伍,即运用一种药物以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效果。如四逆汤用附子配干姜、炙甘草组方。该方若单用附子,强心效果既不显着,也不耐久,且具有毒性;与甘草、干姜配伍后,其强心升压效果显着而耐久,且毒性大大下降,较单用附子的毒性下降4倍;其次是运用“同性毒力共振,异性毒力相制”的原理以减毒。
延伸煎煮时刻药物毒性的巨细与煎煮时刻的长短密切相关,由于煎煮可使某些毒性成分发作变化,对乌头类药物应着重先煎久煎。《金匮要略》中的乌头汤,大乌头煎都是以水3升,煎取1升,去渣纳蜜再煎,临床上对乌头类中药灵敏的患者,附子用量15克,也需先煎煮2小时后,再与其他药同煎。
操控剂量雷公藤首要有用成分为雷公藤总苷,药理试验证明有抗炎及免疫按捺效果,临床用于医治类风湿、急慢性肾炎、皮肤病有较好的效果,但其毒性很大。现在临床上每剂药用量可到达15克,一般需先煎沸后2小时再与方中药共煎。
辨证用药中医临床用药首要经过四诊,搜集患者的各种症状、体征体现,进行归纳剖析,区分病因、病机。依据证候,断定治则治法然后用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药不对证不只会加重病况,且有引发其它疾病的或许。所以,辨证用药是确保安全有用的基本条件。
别的在中药配伍和服食中,有许多规矩,比方药物之间的“反”与“畏”,患者了解了相关常识,也能够做监督和自我维护。在服药期间,但凡食物的性、味和所服的药性相反者应在忌讳之列,如服温热性的药物忌食生冷食物,吃补脾胃、助消化的药物,则勿食黏稠、油腻之消化不良的食物;若服用冷静药物时则勿食影响和振奋性食物。
前一段时刻呈现一些中药毒副效果作业,有些言论以为中药是药物不良反响的“三大祸首”之一等,其实没有那样夸大。当然,把中药说成安全且彻底无毒副效果也是不科学的。中药同西药相同存在毒性,都会在必定条件下呈现必定概率的副效果作业,这对错常正常的作业。有关部门也为此作了许多作业,比方我国医药卫生办理部门曾多次拟定或修订《关于医疗用毒药、限制性剧毒药办理规则》,并列出毒性中药及中成药品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至2005年版都对有毒中药进行了标示。
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有些药物般配合时,亦会发作副效果或毒性效果,在用药忌讳上亦需加以留意,以下为古人的“十八反”“十九畏”,“反”是指两药合用所产
生的剧毒;“畏”指两药合用相抵而下降了药效或使药效消失了。
十八反:
乌头反半夏、贝母、爪蒌、白芨、闩敛;
甘草反大戟、莞花、甘遂、海藻;
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水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硭硝畏三棱、乌头畏犀牛、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小贴士:常见中药的毒性效果
马钱子含番木鳖碱、马钱子碱、番木鳖次碱等,能振奋中枢神经体系,中医用于通络散结,消肿止痛。首要用于痈疽、跌打损伤胀痛、风湿痹痛、枸挛麻痹等。马钱子毒性较大,有必要编造后才可药用。过量或长时刻服用可引起毒性反响发作,常见强直性痉挛、肢体颤抖、惊厥、呼吸困难,严峻者可导致昏倒。有必要严厉操控用量。
川草乌含乌头碱、乌头次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成份。经编造和煎煮后,其乌头碱被分化,能振奋迷走神经中枢,对人体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麻痹效果等。
中医首要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痛苦、亲信冷痛、寒疝作痛以及跌打损伤痛苦和麻醉止痛等。过量、生用、长时刻服用可引起吐逆腹泻、全身麻痹、呼吸困难、心律紊乱、二便失禁,严峻中毒可使血压下降、神志不清,还可导致心脏麻痹和呼吸衰竭等。一旦发作口唇发麻、流涎、吐逆、胃灼热、全身麻痹、疲倦、头晕等,应立即停用。传统医药用生姜、甘草,或绿豆、甘草煎汤服,可解二乌毒性。
斑蝥含斑蝥素,脂肪及臭气成分。有按捺肉瘤效果,临床上医治肝癌有用。中医用于攻毒蚀疮、破血散结,首要用于痈疽、顽癣、瘰疬、狂犬咬伤、血淤经闭不通、症瘕积累等。过量和长时刻服用可引起中毒,体现为口咽炙烤感、厌恶吐逆、呕血样物、腹部疼痛、急性肾炎、尿血等。斑蝥对皮肤、黏膜有发红发泡反响。内服宜慎重,制剂也不宜长时刻服用。
蜈蚣虫含组织胺、溶血蛋白质、蚁酸等物质。有较强的冷静、抗惊厥效果。传统中医用于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多用于急慢惊风、癫痫、破伤风、疮疡肿毒、顽固性头痛、痹症等。过量或长时刻服用可呈现溶血效果,并引起呼吸按捺或过敏性休克。
水蛭主含蛋白质,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物质水蛭素,可阻止血液凝结。中医用于破血逐淤,通经。首要用于淤血阻滞的经闭、症瘕、蓄血等证。水蛭与其它活血祛淤药同用,可医治血小板增多症。过量或长时刻服用可引起内脏出血和肾危害,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苍耳子含苍耳甙、生物碱等。中医用于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临床医治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等症。过量或长时刻服用可导致中毒,体现为上腹胀闷、厌恶吐逆、腹痛腹泻、头痛烦躁等。原药材切不行生用,不然毒性更强。
川楝子含川楝素、生物碱等。中医用于杀虫、疗癣。过量或跃期服用可引起积蓄中毒,可引起肺、脾、胃等内脏出血,乃至逝世;肝功能遭到危害,四肢麻痹、血压升高、阵发性抽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