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病机制 痛风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知道

健康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05月17日 07:32

贾璐+汪荣盛+何东仪

【摘 要】 痛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饮食和外界环境等要素有关,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经过对痛风的研讨开展进行总述,分析其发病机制,以期有益于辅导临床防治,推迟疾病开展。

【要害词】 痛风;痹证;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发病机制;总述

痛风是一种尿酸盐结晶(MSU)在关节或其他结缔组织中堆积所导致的代谢性免疫疾病。本病切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饮食和外界环境等要素有关。从古至今关于痛风发病的研讨成果斐然。本文对痛风的发病进行总述,追溯其前史沿革,分析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以期有益于临床防治,可以尽早地操控疾病的发作与开展,前进人们日子质量。

1 痛风及其流行病学

西医学以为,痛风是指因为单钠尿酸盐晶体堆积在关节及周围结缔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间,长时间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削减所造成的的高尿酸血症是其发病根底[1-2]。疾病初期首要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重复发作为特征,逐步呈现MSU堆积,拖延开展为缓慢痛风性关节炎,并可发作关节变形、肾本质性病变和尿酸石构成等[3]。全球流行病学查询标明,痛风的散布在世界各地是不均匀的,发达国家的痛风发病率高于开展我国家,而且患病率和发病率好像在上升[4]。2009年对山东沿海地区的流行病学查询显现,痛风的患病率由2004年的1.14%[5]添加到了1.36%[6]。2013年我国痛风患病率男性为0.83%~1.98%,女人为0.07%~0.72%,较曾经显着上升[7]。可见,痛风发病率及患病率越来越高,男性高于女人,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年纪有年轻化趋势[8]。

2 中医对痛风的知道

2.1 隋唐曾经 中医学对痛风的知道已有两千多年的前史。痛风在中医学中属“痹证”领域。痹证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9],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此处之痹是一广义病名,包含一切关节肌肉之症。“其习尚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痛风多归于痛痹。痛风的病因病机,最早可追溯至《灵枢·贼风》[10],以为风、寒、湿、热相互效果,侵袭经络故而发病。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在此根底上提出“历节病”并完善相关理论,这是把《黄帝内经》的痛痹乃至行痹具体化[11]。

2.2 隋唐时期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称本病为“历节风”,曰:“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诊其脉,自微淫在寸口,而关上小紧,血痹也。”着重正气缺乏为痹证发病的内涵要素,指出痹病为本虚标实的特色[12]。唐·王焘《外台秘要》谓之“白虎病”,曰:“其疾昼静而夜发,发则彻髓,痛如虎之啮。”描绘了痛风发病,多于四肢关节,夜间尤甚,痛苦剧烈犹如被虎兽所食的临床特色[13]。孙思邈编撰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描绘痛风急性发作时提出了“风毒”的概念,这一病理概念为后世医家开辟了思路[14]。

2.3 金元时期 痛风之名实则由金元时期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一书中提出,而且构成了较完好的痛风学说,对痛风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诊治办法都有具体记载[15]。

2.4 明清时期 明·袭廷贤在《万病回春》中提出了饮食外伤致病以及疲劳过度致病。而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漠》述:“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将痛风归为风痹。清·叶天士在《临证攻略医案·足痛篇》中记载一病例:呕逆吐涎,冲气攻心,足大拇指硬强而痛[10]。在此描绘的临床症状与西医学痛风好发于足榜首跖趾关节千篇一律。

古代医家关于痛风的研讨相继开展,对病因病机已经有了适当丰厚的知道。究其病因,表里兼具,标本统筹,外有风、寒、湿、热、毒,内有饮食、作息、先天禀赋。气血亏虚、肝脾肾缺乏为本,痰浊、瘀血、湿毒为标。

3 现代医家对痛风的知道

现代也有许多医家在古代医家的根底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历,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讨论。经过承继、开展、立异,使得中医对痛风的理论知道和临床辅导更趋完善。

施应潮[16]将痛风的病因归纳为:“热血得寒,瘀浊凝涩。”王庆国[17]以为,痛风是内有积热,外感风寒湿热邪;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蕴而化热所造成的。王忆黎等[18]则以为,痛风发病终究均可归结为“毒”,无论是六淫外邪仍是痰浊、瘀血,其邪毒的构成首要来历是六淫外侵、饮食偏嗜、七情化毒。朱良春[19-20]创建“浊瘀痹”,以为痛风的首要发病原因是湿浊瘀滞内阻,并提出痛风发病似风非风,多为痰瘀湿浊蕴结于关节、经络而发病,久则伤及五脏六腑。陈湘君[21]着重内伤致病,以为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脾胃素虚,或久食肥甘厚味损害脾胃,导致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或湿浊蕴久化热,热盛化毒,流注于四肢,气血经脉闭阻不通而发病。陈德济[22]特别注重浊毒瘀痰在痛风中的重要性,以为这是痛风发病的病理要素;一起,他还以为痛风重复发作,拖延不愈后期必会导致肝肾阴血亏本,因虚致痛。

总归,现代中医我们对痛风的病因病机可以归纳为:本虚标实,先天禀赋缺乏为内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为诱因,脏腑积热蕴毒,或湿热内蕴浊毒,热毒、浊毒攻注着附骨节,留滞血脉所造成的。热毒、痰浊、瘀血是疾病开展的首要病理产品,也是导致疾病重复发作的诱发要素。

4 西医学发病机制研讨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个发病剧烈痛苦却又可以自我缓解的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和自我缓解机制十分杂乱,至今没有彻底说明。可是,跟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开展,关于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理的研讨硕果累累[23]。近年研讨发现,其发病与“代谢-炎症-免疫”机制密切相关[24]。

4.1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重要的生化根底 导致高尿酸血症首要有两个途径。①尿酸生成增多:痛风患者中因为尿酸生成增多导致者仅10%[25]。尿酸的生成首要由嘌呤代谢而来,而酶的缺点是原发性尿酸生成增多的首要原因[26],嘌呤代謝图见图1[27]。其间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28]和5-磷酸-1-焦磷酸(PRPP)组成酶(PRS)基因一直是研讨重视的要点。这种缺点机制添加了嘌呤核苷酸的组成,导致尿酸的生成增多。②尿酸排泄削减:尿酸首要经过肾小球过滤、重吸收等环节由肾脏排出。MSU是不行溶解的,因而需求特别的膜运送器经过细胞膜。这些转运体是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URAT)(特别是URAT1)和有机阴离子转运体(h OAT1和h OAT3)[29]。迄今发现的离子通道里,阴离子交换器至关重要[30]。研讨标明,URAT1作为促尿酸排泄药物的靶位点,对近端小管重吸收尿酸有重要意义,其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的功用下降可导致低尿酸血症[31]。此外,现在还有研讨发现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基因也是近曲肾小管对尿酸盐转运的重要参加者[32]。跟着科研技能的开展,越来越多参加其间的运送器被逐个提醒;但可以必定的是,一旦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或功用妨碍就会引起尿酸排泄妨碍[33]。endprint

4.2 尿酸盐堆积是引起炎性反响的要害 KEITEL[34]

在痛风患者中发现MSU晶体反常,并以为这与痛风的临床症状的发作开展有关。MSU晶体堆积引起炎性反响是一个极端杂乱的进程。MSU晶体在关节软骨周围堆积,激活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体系,发作一系列杂乱的细胞内级联反响,一起排泄炎症因子促进炎症的发作开展,包含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在炎症晚期,上述炎症因子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IL-Ra表达增多,MSU晶体外表蛋白的多寡改变则贯穿于炎症开展的一直[35]。

4.3 免疫是疾病重复发作的内涵机制

最近,关于MSU晶体介导的本身炎症反响研讨有了打破,它经过各种机制激起固有免疫应对一起参加诱导获得性免疫,在此进程中NLRP3炎性体发挥了重要效果。NLRPs蛋白宗族是新近发现的固有免疫形式辨认受体(PRR),归于NLRs(NOD样受体)宗族[36],而NLRP3是NLRPs蛋白宗族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首要参加辨认病原相关分子形式(PAMPs)和风险相关分子形式(DAMPs)。MSU晶体则作为一种DAMPs[37]被固有免疫PRR所辨认,然后啟动固有免疫,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诱导炎症的发作[38]。

5 小 结

综上所述,经济在开展,日子在改进,痛风的发病率也在上升。痛风是一个陈旧的疾病,中医关于痛风的知道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前史,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和试验研讨显现,中医药关于痛风的医治有切当的效果,但其发挥效果的机制尚不清晰。一起,痛风又是西医学一个新的应战,只要对疾病的发病机制了解完善,才干更好地去医治。跟着现代分子基因学、分子生物学等迅猛开展,痛风发病与免疫炎症的联系越来越被重视。期望跟着科学的前进,医学科研工作者可以尽早说明痛风的发病机制,以便更有效地操控疾病的发作与开展,下降发病率,推迟疾病开展。

6 参考文献

[1] ROBINSON PC,HORSBURGH S.Gout:joints and beyond,epidemiology,clinical features,treatment and co-morbidities[J].Maturitas,2014,78(4):245-251.

[2] MERRIMAN TR.An update on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J].Arthritis Res Ther,2015,17(1):98.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确诊和医治攻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4] RODDY E,DOHERTY M.Epidemiology of gout[J].Arthritis Res Ther,2010,12(6):223.

[5] 阎成功.痛风的流行病学特色[J].山东医药,2010,50(43):107.

[6] 李丹,张剑勇.痛风现代流行病学及降尿酸药物研讨开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4):73-76.

[7] GRASSI D,FERRI L,DESIDERI G,et al.Chronic hyperuricemia,uric acid deposi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Curr Pharm Des,2013,19(13):2432-2438.

[8] CHOI HK,Curhan G.Gout:epidemiology and lifestyle choices[J].Curr Opin Rheumatol,2005,17(3):341-345.

[9] 王平.痹证辨治领会[J].四川中医,2005,23(11):22-23.

[10] 樊蕾.化痰逐瘀法医治缓慢痛风的临床研讨[D].北京:我国中医科学院,2012.

[11] 陈国权.痛风每作历节治[J].举世中医药,2017,10(5):552-554.

[12]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我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547.

[13] 王焘.外台秘要集要[M].沈阳:辽宁科学技能出版社,2007:133.

[14] 姜徳友,李斗.痛风病的中医研讨开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0):1953-1954.

[15] 朱震亨.格致余论[M].刘更生,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能出版社,2000:14.

[16] 沈知行.施应潮运用丹溪痛风方医治痛风经历[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3):215-216.

[17] 闫军堂,王雪茜,刘敏,等.王庆国教授医治痛风经历撷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4):774-776.

[18] 王忆黎,严余明.痛风从毒论治的领会[J].我国医药学报,2002,17(6):364-365.

[19] 高红勤,朱良春,朱婉华,等.朱良春医治痛风经历使用领会[J].我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8):114-115.

[20] 张侠福,何峰,顾冬梅,等.朱良春“益肾蠲痹法”医治疑问风湿病验案二则[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6-48.

[21] 顾军花,茅建春,苏励.陈湘君扶正法医治痛风性关节炎经历撷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9):4-5.

[22] 张春,唐怡,罗海鸥.陈德济教授医治痛风经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87.endprint

[23] 万春平,李兆福,徐翔峰,等.痛风性关节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研讨开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2012:425-428.

[24] AKAHOSHI T.Pathological mechanisms of gouty arthritis[J].Nihon Rinsho,2008,66(4):705-710.

[25] 毕黎琦,李萍.痛风的概念及发病机制[J].我国社区医生,2002,18(7):12-13.

[26] HOCHBERG MC,SILMAN AJ,SMOLEN JS,et al.Rheumatology[M].3rd ed.New York:Mosby,2003:467-468.

[27] 梁晓萍,梁瓊麟,胡坪,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研讨开展[J].我国药理学通报,2008,24(10):1265-1268.

[28] 孔悦,张冰,刘小青,等.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在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中的改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6):38-40.

[29] RAGAB G,ELSHAHALY M,BARDIN T.Gout:An old disease in new perspective-A review[J].J Adv Res,2017,8(5):495-511.

[30] 李丹,张剑勇.痛风现代流行病学及降尿酸药物研讨开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4):73-76.

[31] BOBULESCU IA,MOE OW.Renal transport of uric acid:evolving concepts and uncertainties[J].Adv Chronic Kidney Dis,2012,19(6):358-371.

[32] LIPKOWITZ MS,LEAL-PINTO E,COHEN BE,et al.Galectin 9 is the sugar-regulated urate transporter/channel UAT[J].Glycoconj J,2002,19(7-9):491-498.

[33] 石白,殷海波,张锦花.痛风现代流行病学及其发病机制研讨开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6):51-55.

[34] KEITEL W.The High Priest of gout-Sir Alfred Baring Garrod(1819-1907)[J].Zeitschrift Fur Rheumatologie,2009,68(10):851-856.

[35] 蒋莉,邢艳,周京国.炎性体及其在痛风发病中的效果[J].免疫学杂志,2010,26(10):916-919.

[36] TSCHOPP J,SCHRODER K.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the convergence of multiple signalling pathways on ROS production?[J].Nature Rev Immunol,2010,10(3):210-215.

[37] ROCK KL,KATAOKA H,LAI JJ.Uric acid as a danger signal in gout and its comorbidities[J].Nat Rev Rheumatol,2013,9(1):13-23.

[38] KINGSBURY SR,CONAGHAN PG,MCDERMOTT MF.The role of the NLRP3 inflammasome in gout[J].J Inflamm Res,2011,4(1):39.

收稿日期:2017-09-03;修回日期:2017-10-25endprint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痛风 尿酸 关节炎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