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学文
近几年,跟着互联网的开展,网络购物日益繁荣,在网上生意食物也越来越遍及,检查各个购物网站,各种食物简直都能买到。可是,2013年公安部门破获一同网络出售冒充伪劣保健品的事例,涉案金额高达1.4亿。这让人开端反思,网络购买食物终究是否安全,怎么才干保证网购食物的安全呢?
“差评”引出犯罪团伙
事情缘起一次公安部门网络巡查中发现的“差评”。2013年3月,南京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在例行网络巡查时,发现淘宝网“长安久利”网店出售的安利蛋白粉等保健品显着低于市场价格,且遭多名顾客投诉,许多“差评”引起了警方留意。
在淘宝网上给“差评”的顾客反映,该网店出售的维C片色彩和本来的色彩不一样,蛋白粉化不开,产品和正规店里出售的安利产品价格不一样,蛋白粉正常价格468元,这个网店价格180元。公安部门机警地发现这或许是一同网络食物造假案,遂建立专案组查询,最终将这伙犯罪嫌疑人捕获,并抄获库存冒充产品17万余瓶(罐),涉案金额总计到达1.4亿多元。
网购食物危险不容小视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网购食物,可是网购食物存在安全危险。在这起冒充伪劣保健品案子中,公安部门的侦察员以顾客身份购买了部分产品,并送检。成果发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均为冒充产品,并且质量非常低质,比方其间一款铁质叶酸片本是孕妈妈服用后避免胎儿变形的,经判定大肠杆菌严峻超支,孕妈妈假如食用,不只不能避免胎儿变形,乃至或许发生损害。而另一款铁咀嚼片,本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的,经判定重金属汞严峻超支,儿童假如食用,不只不会有优点,乃至或许损害身体健康。
食物安全监管需立异
这个案子是一同典型的经过互联网制售冒充食物的食物安全案子。因为网络出售“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没有清晰的准入准则,没有固定的买卖场所,许多时分都是真假难辨,加上投诉告发信息不全、无收据证明,顾客简单上当受骗,而商家又逃离了常态化的市场监管。依据有关查询,淘宝网内共有2500种“克己食物”,有些克己食物乃至一个月能出货数千件。这些克己食物首要来自家庭作坊和小食物厂,大都没有出产答应证编号、产品规范号、养分标签、厂址等信息。这些“三无”产品,一旦遇到质量问题,一些卖家乃至以买家保存不妥等理由回绝补偿,给网购顾客维权带来困难。
现在网络市场监管形式首要依靠群众告发,作为顾客,在网上购买食物时,应遵从如下三大“纪律”:
一是不要贪便宜,不要在网络上购买一些显着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
二是在网购食物时,一定要挑选信誉度好的网店,多看看其他已购买客户的点评;
三是尽量不要买那些不熟悉的或制造工序杂乱的“克己食物”。
假如网购食物发现有问题,别忘了及时告发维权。
(摘自《饮食科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