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斐
中华药膳在中国菜中一向独具特色,其萌发于春秋战国时期,如《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秫米汤”,《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从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到明代《本草纲目》、清代《随息居饮食谱》等上百本作品均有记叙,均建议“药补不如食补”。药膳寓药于食,寓性于味,融药物成效与食物甘旨于一体。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其着重的就是看病要先以食疗,后为药疗,身体得到补养,疾病就会得到医治。当时正值春季,万物欣荣,是人体生理机能、推陈出新最活泼的时期,也是各种病菌繁衍、复苏的时节,疾病很简单盛行,而合理的饮食能够进步人体免疫力,防备疾病发作。所以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药膳补养可谓首选。
现为我们引荐几款经典的摄生补养药膳(详细各药用量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参苓健脾补益汤
药材:党参、云苓、炒薏米、甘草、芸豆、白术、枸杞等。
成效:健脾养颜,补肾护肝,宁心安神。
调配食材:瘦肉(鸡肉或猪肚也能够)、蜜枣等。
做法:肉类洗净焯水,与其他用料及清水参加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雪梨滋阴润肺汤
药材:雪梨干、百合、沙参、玉竹、天冬、麦冬等。
成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增强内心免疫能力。
调配食材:瘦肉,生姜。
做法:肉类洗净焯水,与其他用料及清水参加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亦可直接煲水当日常饮品饮用。
天麻八珍汤
药材:天麻、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等。
成效:补气益血,调度身体。
调配食材:鸡(鱼头或羊肉也可),生姜。
做法:肉类洗净焯水,鱼头可先用油煎至金黄。一切用料及清水参加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宜气血两虚的人士,外感者忌服。
四乌补益汤
药材:首乌、杜仲、乌枣、黑豆等。
成效:补肾益精,生发乌发,益气补血。
调配食材:核桃,羊肉(或乌鸡1只),生姜。
做法:肉类洗净焯水,与其他用料及清水参加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3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养心安神汤
药材:金针、黄豆、元肉、枸杞、莲子等。
成效:养血宁神,明目益智,清润除燥。
调配食材:猪肉或鸡脚,生姜。
做法:肉类洗洁净焯水,与其他用料及清水参加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温馨提示:春天的保养药膳,以平补为准则,不能一味运用温热补品,避免体温上升,加剧内热,损害身体正气。药膳选取入食的药材一般以植物性质料居多,但也有必要通过前期加工,保证安全卫生,方可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