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容易打点滴 莫要容易打点滴

健康
家庭用药
2021年09月27日 09:27

郭随章

药物输液(静脉滴注),俗称“打点滴”,是现在一种惯例给药办法,不管在医院病房,仍是在乡村卫生室或家庭病床,都能见到有患者“吊瓶”输液。

“打点滴”,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药效快,效果显着,对一些危重患者或进食困难的患者是适宜的、必需的,特别在紧急状况下抢救患者,有着妙手回春的效果。但“打点滴”不只技能、用具、环境等要求高,并且药物合作要恰当,不然会使药效下降或添加药物的毒性。一起,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因为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会使溶液中不溶性微粒(在50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看不见)增多,不溶性微粒可从药液自身带入(如质料、辅料、操作工艺、包装材料等),也或许由输液用用具(例如输液管)或药液出产时带入(因药物的相互效果、理化性质的改动,发生不溶性结晶或降解物等)。不错,经过药物输液,药效可以敏捷发挥,但医护人员往往简单忽视不溶性微粒,更简单忽视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潜在性损害。

国内外药典对100毫升以上的静脉注射剂均有不溶性微粒的定量要求。我国药典1995年版规则,每毫升输注液体中10微米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越20粒,25微米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越2粒,10微米以下的微粒未作定量要求。笔者曾做过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药物输液中的微粒检测调查,其成果均阐明:药物输液的操作过程均促进药物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急剧添加,用药典规范对照,远远超越规则,状况令人担忧。

“打点滴”使药液直接经过静脉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因为人体的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4~7微米,那么常常或很多的药物输液进入血管,不溶性微粒就会很多地蓄积在微血管丰厚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内,一朝一夕,就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堵塞、肺内肉芽肿、肺纤维化,肺静脉压、肺动脉压增高,以及部分安排水肿、炎症、坏死,乃至引起癌症等。这种报导较多,如一例生前曾接受过40升药物输液的患者,身后尸检时发现肺部有5千多个肉芽肿。

药物输液有上述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损害,还有微生物污染的或许,这会严重地要挟患者的生命(现在或将来)。所以国内外一些专家呼吁在挑选给药途径时,要遵从“可口服的不肌肉注射;可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滴注”的准则。由此,为了生命健康,是否要选用药物输液,既要有清晰的用药指征,又要看患者确实需不需要这种给药途径。作为医师,应该坚决对立那种片面追求速效和经济效益而乱用药物输液的做法。作为患者,要充分认识“打点滴”的损害,尽量防止其不良后果。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微粒 药物 高血压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