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须防小儿暑热症

健康
家庭用药
2021年02月11日 02:21

朱焕文

小儿暑热证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见于1~5岁的小孩,有严厉的发病时节,首要会集在盛夏时节,即六、七、八三个月。临床以长时刻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因其发病于夏日,故又称夏日热。

本病渐起发热,无固定热型,体温在38℃~40℃之间,一般午后较高,早晨较低。其体温与气候有亲近联系,气候越热体温越高,气候转凉体温亦随之下降。病程一般可达二、三个月,乃至更长,但秋凉后多能自愈。本病初起时口渴多不显着,病程拖延日久,体温愈高则口渴愈甚,一昼夜可饮水十来磅,乃至更多。小便一昼夜可达数十次,饮水多小便亦多,其色清而长。体温虽高但大多不见汗出,乃至毫无汗泄。疾病初期多不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多饮等证,但多不严峻。因为发热继续不退,随之多饮多尿,胃口逐步减退,面无人色,身体日见消瘦,口唇枯燥,皮肤火热,肢端欠温,精力疲倦等衰弱症状。本病在我国南边各省较为多见,因夏日酷热时刻较长,病程亦相应延伸。有的病儿可接连发病数年,而次年发病症状一般较上一年青,病程亦较上一年短。本病在发病期间如无兼证预后大都杰出。有关本病的近代文献报导较多,但关于病名的知道颇不共同。有称“暑热证”、“夏日热”、“阳明经热”、“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征”、“婴儿汗闭性暑热症”、“暑热消渴症”等不同称号。

本病的发作与病儿的体质有亲近的联系,尤其是发育养分较差者,或病后失调气阴缺乏者,入夏之后暑热亢盛,小儿不能耐受外界酷热气候的熏蒸,则易患本病。

本病的首要病理是暑热伤阴伤气,所以治法以清暑、益气、生津为主。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暑热 本病 体温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