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时省钱的英语 省钱省时吃中药

健康
大众医学
2020年12月12日 09:47

仝小林,我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讨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临床研讨基地糖尿病研讨联盟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973方案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讨分会主任委员。

煮散其实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煎药法,古代十分常用。它是随汤剂的呈现而呈现的,在《黄帝内经》中始见雏形,其时药材修治多为“?咀”——大颗粒入煎,即为原始的煮散。

传统的“颗粒中药”

东汉时期煮散剂虽未定名,但一些称为“汤、散”的丹方,其煎煮办法已与后世的煮散无异。《中药药剂学》载:“中药煮散是汤剂之一种,乃药材粗颗粒与水共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药剂”。可见煮散剂是一种汤剂剂型,但从药材入药方法看,它并非等同于汤剂,由于煮散剂药材需破坏成颗粒状,而汤剂所用饮片一般加工成丝、段、片、块。

所以有学者以为,从原药材的修治和用药剂量等方面考虑,可将煮散归为散剂;从药物与水“共煎”和服用方法考虑,可将煮散归入汤剂,煮散兼具汤剂和散剂的特色,具有两重性。故此,又将煮散界说为: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破坏、混匀而制成的粗末或细末状内服散剂,使用时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或带渣)服用。

中药煮散省钱省时

跟着中药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中药面临着资源紧缺、价格上涨等窘境。而中药煮散能够有用地处理以上问题。有研讨标明:中药煮散至少可节省1/3~1/2药材,不只能防止药材糟蹋,并且能减轻医保担负。

此外,中药煮散煎煮简洁,与传统煎煮方法比较,不只节省时刻,还节省动力。一般煮散只需10~30分钟,较传统煎煮可节省至少1/2以上的时刻和动力。

不过,煮散必须将中药饮片破坏成粗颗粒状,但这会使传统的中药饮片失掉原有的性状特征,给中药饮片的辨别带来困难,与现行的中药规范不符。其次,关于中药煮散的临床适合用量及煮散制备工艺,现在尚没有共同的行业规范。所以,中药煮散法现在并没有像免煎中药那样在全国遍及,有缘读到此文的读者,能够自己饯行,优先享受。

家庭操作九步法

如家有中药破坏机,可越过榜首至第四步,将中药饮片破坏,从第五步开端。

榜首步 准备好制散和煎药用具:捣药罐、药碾(或中药破坏机)、药筛、洁净的煎药锅、碗、筷等

(如有中药破坏机可直接破坏为细末)第二步 翻开药包,假如有单包服粉、烊化等需求特别处理的药物,挑出后再做处理。

第三步 将药材倒入捣药罐后尽量捣碎为粗块,捣药罐宜用铜制或石制的,不宜用铁制的。

第四步 将捣碎的粗块药材倒入药碾中,进行细碾,并重复重复第三步及第四步直到药材根本成细末。

第五步 将破坏后的细末倒入药筛中,过筛,筛出煮散用的药散,未过筛的细末重复以上过程。

第六步 将药散倒入煎药锅中,参加12~20倍药量的水。药锅最好为砂锅或陶瓷锅。

第七步 开大火将药煮开,煮沸后,转为小火再煎煮10分钟左右。

第八步 煮好后,倒入准备好的碗中,温服(或遵医嘱)。若有冲服或烊化的药物,此刻同时服用。

第九步 假如迟早各服一次,则一次喝一半,另一半放在冰箱中保存。但喝时需加热,或遵医嘱。

把好两关药效最佳

影响中药煮散质量的要素主要为两个方面:破坏工艺与煎煮工艺。

破坏:煮散的粒径并非越细越好,而应因依据所用药物的品种(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部位(根茎类、草茎类、果实类等)的不同,选用特定巨细的粒径。

咱们在“煮散工艺共性技能示范性研讨”中发现:根茎类宜制成0.18毫米~2毫米粒径的颗粒;果实类宜0.35毫米~2毫米;矿物类宜0.18毫米~0.85毫米;动物类宜0.35毫米~2毫米。

煎煮: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共同,皆需通过煎煮而制成汤剂方法服用。明·李时珍曾谓:“凡服汤剂,需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粗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煎煮对中药汤剂质量的影响起着关键作用。而影响煎煮的要素主要有药材浸泡时刻、煎药加水量、煎煮时刻、煎煮次数等。

加水量:中药煮散加水量宜为药量的12~20倍。

煎煮时刻:中药煮散的煎煮时刻一般以10~30分钟最佳。

煎煮次数:咱们知道传统饮片在煎煮时通常是煎煮两次。咱们对煮散煎煮次数的研讨标明:煎煮次数对有用成份的溶出有必定影响,有用成份随煎煮次数添加而添加。

大众卫生©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中药 煎煮 汤剂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