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一家美食媒体的记者来武汉采访,我伴随招待。碰头一问,来客竟是一个“老武汉”,20年前远赴南粤,供职于美食媒体,终年流连于广东各地的茶楼酒肆,成了一个见多识广、美食见地出众的工作吃家。一碰头,这位记者朋友就开了“方剂”:很想吃武汉老滋味的“红烧黄颡鱼”。
记者朋友不愧是美食专家,他知道湖北菜系以烧菜见长,烹烧鱼菜更是湖北厨师的擅长强项,乃至了解一个楚厨能否烹烧好一盘黄颡鱼,是查验其烧菜功力的试金石。
也是,别看黄颡鱼在武汉不算是巨大上的稀缺食材,红烧的烹饪办法也不属高精尖的技能领域,但一个湖北厨师果能把黄颡鱼烧得味透鱼骨,形状完好,鱼肉不松不散,汁醇鱼嫩,肉质鲜甜,让人回味悠长,老少称是,那是很要一点厨艺功底的。假如没有十夏八冬地站炉子的司厨阅历,恐怕难以做到。所以一直以来,湖北厨师职业构成了一个传统,酒店招聘调查厨师的技艺,尤其是调查烧菜厨师的烧菜才能(俗称试菜),不需看他烧制其他菜式,单看他烹烧一盘“红烧黄颡鱼”菜式透出的色香味形水准,就能看出這个厨师站了多少年炉子的实在入厨阅历。
黄颡鱼是其学名,为鲿科,黄颡鱼属鱼类。它的外号不少,各地叫法不同,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黄辣丁、刺疙疤鱼、刺黄股、硬角、江颡、郎丝、牛尾子等,都是黄颡鱼的别称。这种鱼的饲养规模很广,在我国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的江河、与长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皆有散布,均能构成天然种群,咱们寻常最为多见的是瓦氏黄颡鱼,亦是我国江河流域水体中重要的野生经济型鱼类。
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北多水,沟河湖泊数量不在少数,气候条件也极适宜于黄颡鱼的饲养。如今,各地尤其是江汉平原的池塘,家养黄颡鱼也较遍及,武汉各个集贸市场的卖鱼摊前,终年都会有色泽黄灰的黄颡鱼出售。所以在咱们湖北区域,无论是上饭馆吃席,仍是寻常人家的餐桌,大众吃黄颡鱼菜式稀松往常,家常便饭。
古往今来,黄颡鱼共同的肉质与鲜美的口感,很受荆楚大众的喜爱。当然,老大众们喜食黄颡鱼,还有一番道理:黄颡鱼不只有上佳的口感,且鱼刺不多,价格不贵,性价比较高,还在于它有较好的药用价埴。《本草纲目》记载,黄颡鱼“煮食消水肿,利小便。”姚可成在《食物本草》中说黄颡鱼“主益脾胃和五脏,发小儿痘疹”。从药性上看,黄颡鱼性味甘、平,微毒。功用在于利小便,消水肿,祛风、醒酒。黄颡鱼食疗兼备,口感新鲜,养分丰厚,且得来不费太大功夫,不被寻常大众喜爱才没道理。
所以,满意记者朋友的要求对我不算难事。在武汉,我了解的做本帮鱼菜的饭馆,简直都有“红烧黄颡鱼”的飨客。至所以哪家饭馆做“红烧黄颡鱼”最具武汉滋味,这倒让我有点犯难。实话实说,在武汉以鱼菜为主打的饭馆,各家做的“红烧黄颡鱼”有各家不同的特征,在这些以鱼菜为主打的饭馆之间,很难评判究竟谁家的“红烧黄颡鱼”排为榜首,谁家排在第二。
考量一再,我带记者朋友去武汉闻名美食一条街、汉口万松园雪松路上有着32年前史的老店——“夏氏砂锅”品味“红烧黄颡鱼”。不必讳言,我之所以领南边记者朋友来“夏氏砂锅”吃“红烧黄颡鱼”,除了这家店子的“红烧黄颡鱼”滋味的确地道外,也包括有我个人的喜爱要素。
“夏氏砂锅”创建于1984年,是家没动窝地开业了30多年的老店,老板夏家胜与我有亦师生亦朋友之谊。他是个深谙武汉饮食风俗人情的“老汉口”,对武汉的传统饮食滋味研讨很深,对环保、散热慢,坚持食材本真滋味功能优秀的砂锅器皿情有独钟,因之在这家饭馆,凡是以本帮菜烹饪技能烹制的各种鸡、鸭、鱼、肉菜式,有的是以砂锅当盛器装盘,有的爽性就以砂锅当炊具烹饪。不同的菜式用不同原料,不同颜色的砂锅一盛了之,故起店名为“夏氏砂锅”。这样一来,这家饭馆的运营定位和菜式的出品定位,马上与雪松路上招牌树立的各个饭馆酒楼构成了明显的差异化错位。“夏氏砂锅”的“红烧黄颡鱼”不只一以贯之地承继了武汉传统的“咸鲜微辣,原汁原味”饮食味型,并且盛器用的是白瓷砂锅,到了冰冷时节,黄颡鱼菜上桌时还配上酒精炉,微火,一直让菜式坚持在55摄氏度左右。如此这般,就十分契合了武汉本地的传统饮食风俗:一热三鲜。
咱们一行在“夏氏砂锅”坐定,等菜上桌。待“砂锅红烧黄颡鱼”上来,我一看成色,公然没有孤负我的希望,没给我引荐的“夏氏砂锅”丢分:月白色的砂锅里,齐齐地码着七八条长约12厘米左右的黄颡鱼,鱼身呈灰黄色,黄里透灰,灰中有黄,周身油汪汪的,条条精力,鱼肉不散不缺。“砂锅红烧黄颡鱼”冒着袅袅白气,鱼肉的美味夹杂着青辣椒和料酒、豆瓣酱料的香气,扑鼻而来。鱼汁呈酱色,油亮亮的,在射灯照耀之下,菜式透出一抹勾人胃口的暖色。伸箸挑起一条鱼,在空中颤抖,鱼身跟着筷子颤抖的节奏而上下颤抖,鱼肉却不散架。用筷子把鱼头折断,捡起鱼头及鱼两角吮吮,酱油和豆瓣酱、料酒、葱、姜的归纳滋味已炖透至鱼头、鱼角里边。我知道,黄颡鱼的两根有点刺人的鱼角最难烧透入味,一旦鱼角烧透入味,鱼肉可以透味便不在话下。挑一块鱼肉,渐渐吮着,觉得鱼肉新鲜,微有甜味,闻不到半点土腥气味。再用筷尖蘸着鱼汁品味,酱香浓郁,汁味浑厚。这一盘“砂锅红烧黄颡鱼”吃起来,真是口留余香、回味悠长。
我观察到记者朋友连吃了两条黄颡鱼,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便明知故问地问他:“店员,今日吃的‘红烧黄颡鱼滋味么样?”记者朋友连连允许说:“好极了,这正是我小时候吃到的‘红烧黄颡鱼滋味。大概有二三十年了吧,我就没吃到过这么好的‘红烧黄颡鱼了……”
用过晚餐,咱们一行从“夏氏砂锅”步出店门,看见在深秋的斜雨寒风中,门口有百十号人安心静气地坐在店门口的塑料凳子上,听着进餐的叫号声,坐等台位的局面较为壮丽,气氛一派吉祥。记者朋友慨叹地对我说:“现在都说餐饮不好做,‘夏氏砂锅生意却如此爆棚,看来,的确有其成功之道啊!”我深认为然,连连允许称是。